先诱导签约再诱导解约,多名网络主播被索赔违约金
免费打造素人网红,“馅饼”还是“陷阱”
2025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人人可“媒”的当下,素人被流量“选中”成为网红已不再是稀奇事。通过流量变现获取经济收益让不少年轻人试图搭上网红经济的快车,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发现了可乘之机,打造“造梦工厂”,实则暗藏套路。
  近期,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受理的多起案件引起了法官魏若男的注意——9名网络主播被一家MCN公司以违约为由先后告上法庭,索赔几十万元,诉讼事实与理由十分相似。被起诉的9名网络主播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这家MCN公司先是口头承诺免费打造网红诱导签约,再以对方拒绝履行合同义务为由诉至法院。
    “无直播,我们专门打造素人”
  “您好,我们是一家MCN公司,做素人精品IP孵化。内容打造针对年轻女粉客群领域,穿搭、美妆、颜值……无直播、不收费,公司一对一服务从零打造全包,感兴趣可留联系方式。”2023年10月,郑妍(化名)在短视频平台收到一条这样的私信。
  郑妍平日喜欢在短视频平台记录、分享生活,该MCN公司表示郑妍的视频质量比较高,形象也不错,通过公司的打造,有机会成为网红。面对郑妍“拍不好、不会直播”的担心,对方承诺“不用直播,我们是专门打造素人的,线下也会找摄影师指导拍摄”。
  在后续的沟通中,这家MCN公司向郑妍详细介绍了主要业务,表示会安排专业的团队负责脚本、化妆、摄影、剪辑等,同时会给视频“买流量”,且这些花费不需要郑妍支付。
  通过视频分享好物,有人购买就能从中获取佣金,流量好的话还会有商家主动联系为其产品“打广告”……对方给郑妍规划了赚钱的方式。“如果效果不好怎么办?”郑妍再次提出了疑问。对方表示,如果效果不好只需要把公司提供的账号归还即可。
  既有机会享受到流量变现带来的收益,又不需要额外负担费用,这一点打动了正在寻找兼职的郑妍。
  “在合同有效期内,每月直播不少于24日,每日直播时长不少于3个小时”“未经甲方同意,乙方在30日内延迟开播、擅自停播、断播、消极直播、挂播、替播、不稳定直播5次以上的,视为乙方根本违约……”签约时,郑妍注意到,合同中的部分内容与微信沟通的内容并不一致。对此,对方回应合同只是一个模板,没有实质性作用。
  公司称主播拒绝直播构成违约
  双方签署《平台公司合作协议》后,郑妍被拉进一个名叫“一对一私运营服务群”的群中,开始账号的运营打造。
  起初,运营人员给郑妍发送了几个文档,表示这是线上培训课程,包含短视频的违禁词、直播话术等内容,郑妍说“这些内容在网上都能轻易搜索到”。之后,郑妍按照公司要求到公园、网红店等指定地点拍摄视频,并对运营群里公司对摄影师的转账记录表示确认。
  不过,郑妍心中的问号越来越多。在一次拍摄后,对方的转账记录里显示了3万多元的支出。“怎么会这么多?”郑妍质疑道,“拍摄是自己化的妆、穿自己的衣服、自己坐公交车去的免费拍摄场地,跟摄影师确认后一次也只有不到200元的价格。”
  不久后,公司运营人员要求郑妍直播以活跃账号。因缺乏经验、缺少直播条件,郑妍尝试与公司沟通不直播或者希望公司提供直播条件和相关培训,并要求报销以往的拍摄费用,否则后续无法配合拍摄。这时,公司回复“您是要主张解除合作关系吗?您要解约吗?那还能继续互相配合合作吗?我们视为您无法继续配合”等话语。
  多轮沟通后,公司不再回复郑妍的信息,几天后以郑妍拒绝直播构成违约将其诉至法院,并主张其支付违约金、直接经济损失、律师费用和诉讼费用26万余元。除了郑妍,该公司还起诉了另外8名签约主播。
  关于被告拒绝直播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魏若男表示,虽然双方建立了合同关系,合同内容约定需要一定的直播,但结合双方在签约前的沟通,原告多次承诺无须直播,并多次表示“喜欢就继续做,不喜欢就把账号归还就行了”,现在却主张被告拒绝直播主动提出解约属违约行为向其索赔违约金,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对于MCN公司的费用支出由谁承担的问题,法院审理认为,公司并未按照合同约定对签约主播进行培训、孵化,仅提供了几份文档,且其购买账号、拍摄、买流量的费用不符合市场一般价格,收款主体方身份不明。该MCN公司未能提交证据证明其公司旗下存在正常孵化、账号正常运营的主播。因此,原告的诉讼请求无法得到支持。
  警惕掉入“网红梦”陷阱
  “刚开始还有一点向往,也觉得挺靠谱的。”郑妍事后坦言,签约前被金钱和对方的话术迷惑了。魏若男提醒,网络直播行业虽充满机遇,但同样暗藏风险。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在追求梦想的同时,更应注重自我保护,避免落入不法商家的陷阱。
  首先通过短视频平台广泛联系视频博主,以“免费全包打造、剩余少数名额”等话术吸引其签约,然后在沟通群中要求博主确认各项高额费用致博主解约,最后诉至法院要求博主支付违约金和各项费用——魏若男查询资料后发现,该公司与多名网络博主使用的都是“短期内签约后诉至法院”的模式。
  “很明显,这是公司给风险意识淡薄、受利益或者成名诱惑的大学生设下的圈套。”魏若男提醒,对于想要从事直播行业的年轻人来说,如果决定与MCN公司签约,应当对MCN公司进行详细透彻的了解,对其业务范围、经营状态以及旗下其他主播的状态进行询问与查询。签署协议时也要仔细查看协议条款,特别注意赏罚条款及违约金条款,有疑问应及时询问,发现合同漏洞应追问,注意保留证据。
  魏若男调查发现,该MCN机构的一名负责人和一名股东又成立了一家相似的机构,考虑新公司的成立可能存在一定预谋,于是和原告公司进行了沟通。此后,原告公司对案件申请撤诉。目前,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已将案件相关证据和意见移送至公安机关。
  法学专家认为,这类不良MCN公司的真实目的并不是打造网红,而是为了通过诉讼等手段获取违约金。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分析,表面上这个合同是一个民事合同,是一个类似经济合同、代理合同,但实际上不良MCN公司并不会真正去履行合同,而是把所谓的签约人变成一个网红或者变成一个网络营销师,根本目的就是把她签“死”在这个地方,只要发现一点违约行为,就通过诉讼等相关手段获取高额的违约金,所以签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后获取违约金。
  在法学专家看来,这样目的不纯的合同往往暗藏着一些陷阱,一旦签约,在面临诉讼的时候官司就很难打赢。朱巍说:为什么很难赢?因为当时签合同的时候,重要条款是经过确认的、同意的,没有违背法律的现行强制性规定。但是为什么又说不公平,因为里面的权利义务是极为不对等的。比如说每天播8个小时或10个小时,对于MCN公司来说,不用承担任何成本,只要手机有电就可以了,所以好多素人签了合同,真正履约过程中才发现自己受骗了,想毁约的时候才发现违约条款非常苛刻。
  法学专家提醒,对于想要从事主播行业的年轻群体,要理性辨别MCN公司的专业与能力,衡量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合同约定,签署合同前要征求身边师长亲友的意见,不可单单听信MCN公司的口头承诺或抱有侥幸心理,最终使自己背负上沉重的违约金,影响自己的未来。 
       据央视、工人日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