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奋楫者进。2024年以来,龙山街道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践行“1368”工作思路,以“人文新龙山”为总定位,以制度落实年、项目深化年“两年行动”为总牵引,在改革攻坚中彰显龙山气质、争当发展龙头,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技改投资、限上销售额分别全年累计完成1.8亿元、55.7亿元、19亿元、13.4亿元、57.4亿元,保持住了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通讯员 米多
全域夯实党建引领根基
凝聚踔厉奋发强大气场
基层阵地持续提升。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组织力提升工程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各领域党建持续规范提升。扎实开展村级班子运行情况中期评估,“一村一策”制定晋位升级方案,依托“基本制度落实检查日”、班子履职“两考三评”“两委”述职等制度,评估整改情况30余次,先后调整村干部13人、储备168名优秀后备力量。
基层基础有力夯实。出台《全面深化党建工作区建设十条具体措施》指导意见,选优配齐48名党建指导员、83名包村干部,下沉到村开展组织生活“三列席”等活动780余次。李官党建工作区以11个村跨村联建为抓手,推动“莓香龙山”项目建成启用;工业园党建工作区服务好境内8个重点项目、解决项目落地施工等难题30余件;党家党建工作区孵化“老崔说事”“和美积分”等基层治理品牌;龙山党建工作区主动融入“文化龙山 拾忆田园”示范片区建设,推动龙山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等项目顺利落地,“一区一定位”成色更突出。
党建效能持续释放。以党建工作区为主阵地,全域推进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四百”行动,严格落实“五必访五必问”,共计走访党员群众1.2万人次,解决群众诉求1300余件。落实党员分类精细管理,针对骨干党员开展“领办一件事”等活动2500余次;实现43名流动党员“一对一”结对全覆盖,开展补学活动6次;落实“双十条”正负面清单,组织258名积极分子参与组织生活、志愿服务。
全力提升项目深化质效
聚集向新跃迁澎湃气势
项目深化塑强优势。持续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图”服务,推动全年投资59.6亿元的27个续建项目顺利推进,推动总投资17.7亿元的25个项目如期开工,护航山东省“十四五”重型燃气机组示范项目——华电章丘公司燃机项目顺利投入运行。全力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鑫木汽配、松浦机械等企业新上技改项目19个,济南乔森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世界首台自动上料箔绕机。街道高新技术企业达38家、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34家、省级市级瞪羚企业达12家,主导产业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创新推出一张招商图谱、一张本地产业布局图、一张目标企业目录图、一张区域地块现状规划图、一套政策支持体系“五个一”产业链精准招商模式,打好叩门招商、以商招商、异地商会招商“组合拳”。2024年以来,共签约引进山东东铁北拓汽车零部件搬迁等6个项目、完成合同投资额15亿元,谋划打造龙山生物医药产业园,主导产业链聚集度、竞争力不断提升。
营商环境向优而行。持续落实领导干部包企业、包项目制度,常态化访企问需、助企纾困,为企业解决手续审批、要素保障等难题60余件。龙山商会班子圆满换届,成立由30余名青年企业家组成的新生代企业家俱乐部,开展企业沙龙、产品推介“青年推荐官”、“内循环”供需对接、银企共建等活动40余场。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塑造全域振兴崭新气象
乡村振兴片区化运作。谋划打造“文化龙山 拾忆田园”示范片区,以文化为主线,串联沿线19个村美丽乡村、自然景观、文化场所、红色印迹、特色产业等资源,逐步形成乡村文化振兴共同体。依托示范片区建设,打造宜业宜居生态空间,以16个网格颗粒度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累计开展“村庄清洁日”2500余场次;打造集约高效产业空间,探索11个产业村跨村联建、资源整合,龙山草莓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完善内外兼修文化空间,打造乔家村百姓舞台、西王村豆腐体验区等乡村景观节点,“一村一品”文化气质逐步彰显。
特色产业项目化推进。全力推进总投资688万元“莓香龙山”市级“一村一业”项目,启用后11个村可实现每年村集体增收16万余元;推动总投资406万元的姬松茸种植项目,建成后带动4个村年增收18万元。持续做强龙山小米品牌,龙山小米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最受欢迎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龙山小米种质资源库确定为第二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基地。
经济效益多元化增进。以科技小院模式驱动农业技术迭代,山东龙翔树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科技小院”;树莓产业科技小院、龙山小米科技小院、蛋鸡科技小院获批市级科技小院,总量位居全区第一。
全面推动文化内涵外显
突出内外兼修龙山气质
文物保护利用共进互促。配合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开展,登记文物遗址等线索20处。加快推进焦家遗址“考古中国”、龙山文物保护基地、平陵城东城墙修复、城子崖西城垣保护展示工程等文物保护性利用项目。成功承办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现场观摩等重要活动,先后迎接各级领导视察40余次。紧抓焦家遗址、龙山文化进入全国统编教材契机,打造发布“跟着课本去研学”考古研学路线,推动公众考古升级换代。
文化新业态加力提速。聚力打造龙山文化教育实践基地项目,推动城子崖遗址公园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入选“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龙山文旅再添新地标。开展第六届“春有平陵田园赏花季”、第七届“秋有龙山贡米丰收节”等文化活动10余场,联合山东大学举办焦家田野音乐节,被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聚焦“龙山手造”品牌亮化,龙山黑陶非遗工坊成功落户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龙山黑陶产业带头人刘德功入选国家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龙山闵伟陶艺黑陶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文化软实力持续增进。成立“龙商至善”志愿服务联盟,15家驻地企业单位认领党建联合体、爱心助学、共享书房等志愿服务项目6个,构建共治共享新局面。推动许士芳成功入选“山东好人”;全年开展理论宣讲活动130余场次、覆盖2.1万人次,崇德向善新风浸润人心。
全心优化民生服务品质
营造干群齐心和美气韵
民生福祉稳步增进。实施总投资3500余万元、惠及48个村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二期)工程;完成西党村道路硬化等村级小型公益事业项目;完成投资281万元,涉及丁王、便家等5村的移民村提升项目,村庄宜居程度持续升级。启用“暖暖的厨房”公益助餐项目,为困难老人提供1万余次标准化供餐服务,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为民服务提质增效。梳理60余项便民服务事项、完善村级公章管理制度下放至党建工作区,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共计为群众办理业务700余次。便民服务大厅开设“一件事”服务窗口,全年总办件量达2.3万余件,满意率达到99%以上。强化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全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24人。“融治荟”一站式矛调中心建成启用,共计受理事项180余件并高效办结。一排底线不断夯实。创新试行“三事三评一清单”正向激励体系,树立“争第一、创唯一”作风导向。
破浪前行又一年,勇立潮头谱新篇。未来,龙山街道将继续紧跟区委、区政府工作步调,以敢为人先的拼劲闯劲、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彰显龙山特质、塑造龙山气质、创造龙山品质,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为济东强区建设贡献坚实的龙山力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