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允鹏 淄博报道
通讯员 王克军
眼下,远近闻名的高青寨子西瓜柿正陆续成熟上市,在高标准的温室大棚内,红通通的西瓜柿像一盏盏小灯笼煞是喜人。
“我们的西红柿实行全过程无农药、无化肥的绿色循环种植模式,引进熊蜂授粉,采用灯光诱杀害虫,地面稻壳保暖保湿……”聊起高青西瓜柿的种植技术,芦湖街道寨子村群众李新村滔滔不绝。他说,“黄河水胜金汤,帮助农民粮满仓;黄河土会呼吸,土质松软管致富”,早些年,老百姓守着好土好水却种不出好产品,肥料农药随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种了大半辈子庄稼的李新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他依托县里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在种植模式上搞起了革新,积极引进“菌渣、豆柏+畜禽粪便”堆沤还田技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条垛”堆沤还田技术,通过生物有机肥还田的生态化种植模式,他的大棚里很快就结出了“金果果”。
由于口感品质好,李新村种植出的西红柿比普通西红柿价格高出好几倍。成本低、收益高,许多村民都想加入种植队伍。
李新村顺势成立蔬菜种植农民合作社,带着群众一起发展绿色循环种植,短短几年时间,“寨子西红柿”成为高青优质农产品的代表,每斤卖20块钱。
2024年,土生土长的李新村获得农民副高级农艺师的职称。这位58岁地地道道的老农民,一跃变成了职业农民,但他表示还要继续向“新农民”跨越。
李新村通过自学,不断掌握新技术、新手段,在种植基地里安装了微型气象站,实现智能种植数字管理,通过大棚里直播带货推荐高青良好生态和优质农产品。
“万里黄河最高青,绿色循环种养出一桌好菜。”绿色循环种植模式受益于高青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而李新村自己也立志做好绿色循环农业的代言人,让更多群众端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