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荐博 淄博报道
通讯员 高世香 崔芳 谭齐家
心脏停止跳动3秒后,会眼前发黑;10—20秒,会出现晕厥或抽搐;30—45秒后,会出现昏迷;60秒后,出现呼吸停止;4—6分钟,脑组织开始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如果心脏停跳超过10分钟,就可能出现无可挽救的脑死亡。
一旦意外发生,这便是一场速度与能力的较量。
近日,57岁的王先生在家中突然晕倒,心跳骤停,家人在忙乱中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120指挥中心经过评估后,及时通过电话指挥家属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同时,临淄区妇幼保健院(齐都医院)的急救车火速开往现场。救护车抵达后,急诊医师接替家属边转运边继续进行抢救。
一路急驰的救护车上,急诊医师一秒不停,持续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抵达医院时,患者心脏停跳已经超过40分钟。
医院抢救室内,患者反复出现室颤和心跳停止,按照胸痛中心抢救流程,医院急诊和心内科医生共同参与抢救,进行按压除颤和药物复苏。
伴随着AED的提示音,经过医护团队41分钟的紧急抢救,患者恢复了自主心跳,成功将一条生命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但紧急情况并未解除,患者微乎其微的心跳随时都有再次停搏的可能,抢救团队又立即将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治疗。
又一场与死神的博弈开始了……
转入重症医学科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气管插管状态(呼吸机提示有自主呼吸)、血糖值也居高不下。
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们深知,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来说,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同样重要,于是,医疗团队继续给予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评估,治疗、追踪、再评估。
情况慢慢好转。进入重症医学科后的第二天,患者的瞳孔逐渐有了对光反射,意识也在逐步恢复,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用量、评估、脱机、拔管……每一步都是这场“生命守卫战”迈向成功的关键一环。
14天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转入普通病房,继续进行治疗。
“再现华佗医术,创造医学奇迹”,这是患者家属特意为医院送上的锦旗,以表达对医护人员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心脏停跳四十多分钟,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抢救回来并恢复到目前的状态,真的很不容易!”在家属看来,这次抢救就如同“奇迹”。
及时的心肺复苏是患者“活”的关键,重症医学科的精准救治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的救治中,每一个抢救环节都尤为重要。
急救时刻,临淄区妇幼保健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一体化管理无缝对接的综合救治模式,重症医学科的高级生命支持,以及医护人员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急救技能都为心跳骤停患者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场心跳重启的生命逆袭,不仅是临淄区妇幼保健院急救团队的高光时刻,更是该院急救体系高效运作、技术精湛的生动诠释。
未来,临淄区妇幼保健院也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24小时待命,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危重患者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临淄区妇幼保健院也呼吁广大市民,学习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给予患者关键的帮助,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希望,共同为守护生命健康筑起坚固防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