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场系列讲座论“中华礼乐与东亚文明”
弘扬传统文化,落地、登峰都重要
2019年09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褚思雨

  9月26日至28日,孔子研究院将以“中华礼乐与东亚文明”为主题,举办中华礼乐与东亚文明高端儒学会讲,共同探讨如何真正将礼乐文化植根于文化的沃土,予以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

  礼乐有很强的代入感、仪式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岩松 摄
  连续6场系列讲座
学者共议礼乐文明

  9月26日至28日,孔子研究院举办中华礼乐与东亚文明高端儒学会讲,以“中华礼乐与东亚文明”为主题,邀请国内知名高校儒学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学者围绕礼乐传统及其特征、中华礼乐的当代价值、礼乐重塑与文化自信、中华礼乐对东亚的影响等议题开展高端会讲,并出版学术辑刊。
  “我们计划用两个月的时间,围绕礼乐文明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充分探讨,如何真正地将礼乐文化予以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目前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进展顺利。”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说。
  历史上,释奠礼曾远播海外,成为儒家思想影响东亚地区文化的重要表征。8月2日至9月6日,围绕“礼乐文明”这一主题,从“文庙释奠礼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角度出发,孔子研究院连续开展了6场系列讲座,邀请多位知名学者、中青年专家探讨文庙释奠礼。
  “目前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祭孔大典,对孔庙的称呼也多种多样,有的称之为‘孔庙’,有的则称‘文庙’,还有的称‘儒宫’等,事实上也正印证了人们对其认识不清晰,存在一定误区。”刘续兵介绍,经过6场系列讲座,与会专家学者初步达成共识,认为“文庙”才是当今较为规范的学术表达。
  释奠礼是提升民族精神的一种方式。祭奠的并不是孔子一人,而是文庙中的200多个文化名人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伟大的精神内核。“文庙代表着中国的文脉,里面供奉着中国的文化名人,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内核。”刘续兵说。
让学术走出“大院”
儒家文化融入生活

  中国作为东亚文明的中心,向来被视为“礼仪之邦”。礼乐文化、礼学之学,是儒家文化的主干与精髓。“孔子强调‘为国以礼’,千百年来,正是礼乐文明、礼乐教化,维系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持久和谐、稳定繁荣,成为中华文明影响东亚乃至世界的主流元素。”刘续兵说,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意味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复兴,而其中尤当包含中国传统礼乐文明。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传承、弘扬,不仅有益于中国,也将为世界人民带来福祉。
  “真正的礼乐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有很强的代入感、仪式感,以礼化人,以乐和之。”刘续兵认为,通过礼乐的展示,使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充分理解和接受,而非仅仅停留在浅层表面。 
  正确认识礼乐,妥善行用礼乐,却并非易与之事。在学术研究层面,近年来礼乐研究力量有所加强,但相对于课题自身的重要性与时代的亟切需要仍然明显不足,总体研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此次高端儒学会讲主要研究方向。
  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机构,孔子研究院过去习惯了闷头学习研究、著书立说,本地居民和游客很难参与其中。随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潮的来临,学术上的“落地”已经站上了和“登峰”同等的位置,如何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儒家文化,成了孔子研究院的新使命。
  面对优秀传统文化生活化、大众化、时代化的转化课题,孔子研究院选择“敞开大门说‘靓’话”。目前,孔子研究院向公众免费开放孔子研究院主院区和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让参观者在活态化的实践中体验,让学术走出“大院”,让文化融入生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