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书院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张衡
传承好家教,培育好家风
2025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丁安顺 通讯员 曹楠 济宁报道

  张衡,一名在乡村教育深耕26年的教师。她当了十几年的中学班主任,接触过无数个青春期的问题孩子;她当了8年的幼儿园园长,看到过无数个“白、胖、弱”的娇宝宝。多年的一线教学,使张衡意识到教育是个全方位、多角度、持续性的问题,教育不单是在课堂,更是在课外、在市井、在乡间,在社会的大课堂。教育不单是在学生,更是在父母、在家风、在邻里,在人文的土壤中。因此,她利用一切可能,努力拓展延伸教育的内涵。
  关注家庭教育
传播家风家教

  “我是一名在农村从教26年的老师,清楚乡村教育的现状。我是一名农家女儿,更明白农村孩子的需要、农村家长的渴求,要通过家风家教的宣讲,让孩子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父母更关心孩子的不只是成绩。”现任曲阜市书院街道中心中学副校长、书院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张衡说。2012年偶然的机会,她有幸参加了曲阜市妇联组织的家庭教育宣讲团,为全市及街道妇女进行家庭教育的宣讲。
  那时,张衡已经从事十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担任班主任。她发现,好多学生在青春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过多方面了解和与学生沟通后,问题的出现多半是家庭的原因。“到了中学后,家长普遍会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往往忽略了孩子们心理的变化,而且在幼儿时期,家庭对孩子们心理发育埋下的隐患,就会凸显出来。”张衡说,她在曲阜市人民法院当人民陪审员时发现,大部分青少年犯罪问题背后家庭都是有问题的。“所以我决定参与到家风家教的宣讲之中,让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成长,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发展。”
  在张衡看来,幸福的童年能滋养孩子一生,不幸的童年却要用一生来治愈。每次进行宣讲时,她都会围绕这三个简单的问题展开讲解。“你从父母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你又能做什么?”她认为,家是温暖的港湾,父母的行为在无形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良好的家风可以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
弘扬传统文化
育四德小君子

  俗话说到,3岁看大,7岁看老。幼儿教育是关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在张衡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是人生的底色。
  她所在的书院街道中心幼儿园毗邻孔林,北望泗河,近邻洙泗书院。依托幼儿园地处孔子故里,近邻洙泗书院,与孔林一墙之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传统文化进行多维度、全方位地渗透,成为济宁市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校,力求安全管理精细化,教学教研精深化,专业成长精湛化,打造精致儒雅书院。
  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惠风,张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渗透忠孝、诚信、仁义、自强、勇毅等思想,引申学前教育优质教学资源,打造“三本好父母、四德小君子、五律好老师”,即打造“孝为先,诚为本,和为贵”三本好父母;培养“孝、勇、礼、智”四德小君子;塑造“正己、明道、崇德、仁爱、笃学”五律好老师。
  “通过开设孔子学堂,将传统文化中的孝悌为本、明德修身、君子风范、诗礼传家等美德,由国学导师定期向家长宣讲。”张衡说,针对不同年级的家长开设“身教重于言传,与孩子共同成长”“亲子共读经典,营造书香家庭”等讲座类课程,利用家长会、家长进校园等时机进行授课。
  “20多年来,从中学语文课堂到幼儿游戏乐园,变换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对乡村教育的不倦耕耘和执着守望。”张衡表示,未来将依托孔子学堂,继续践行文化“两创”,让水有源、树有根、人有魂,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夯实精神和道德基础。
  张衡在给孩子们讲授国学经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