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习尚
秋高气爽,又有很多人踏上旅途,去寻找诗和远方的田野。在古代,交通、住宿、餐饮都不方便,旅游是件奢侈的事,于是有人发明了一种足不出户就能游遍名山大川的旅游方式——“卧游”。
“卧游”,就是通过观赏别人的游记或画作,靠脑补达到实地游览的效果。最早将“卧游”变成专有名词的,是南朝宋时的宗炳。他“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当时的皇帝爱惜他的才华,屡次征召他做官,宗炳每次都这样拒绝:我夜宿山丘,朝饮溪谷,至今已三十余年。朝九晚五的日子,臣下实在是过不惯啊!但英雄也有迟暮的时候,有一天,他发觉自己“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再也不能仗剑走天涯了。于是他将自己到过的地方都绘制成画,悬挂在居室的墙壁上,不管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能与它们为伴,“卧以游之”。
从此,“卧游”这个词频频出现在了史籍中。南朝名士何胤就说过,他的理想是“卧游千载,畋渔百氏”;比何胤小十几岁的藏书家任昉,有一次得到朋友馈赠的竹杖,他写诗答谢说:“坐适虽有器,卧游苦无津。何由乘此竹,直见平生亲。”意思是说,他已年老,想躺着旅行,但是寻不到水路,有了这竹杖,就可以像哈利·波特一样,飞越千里,去见自己的平生好友了。
宋明以来,社会经济长足发展,旅游的方式更加多样,壮游、宦游、近郊游,都比以前普遍,“卧游”也更加流行起来。
明代著名画家、“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就非常推崇宗炳的卧游。他的《卧游图》画册收录了不少山水、花鸟小景。沈周说:“宗少文四壁揭山水图,自谓卧游其间。此册方可尺许,可以仰眠匡床,一手执之,一手徐徐翻阅,殊得少文之趣。倦则掩之,不亦便乎?”他觉得自己的画册更轻便,躺在床上时,可以轻松翻阅,比挂在墙上的卷轴方便多了。这真是把卧游之“懒”发挥到了极致。
古人为什么中意卧游?原因有很多。一是体力不能支持远游。南宋诗人陆游在《观画山水》一诗中说:“老来无复当年快,聊对丹青作卧游。”意思是:我已年老体弱,不能承受旅途颠簸之苦,只能泡上一杯茶,静静地坐在珍藏的画作面前,细细品鉴,享受“入山探胜”之乐。明代的俞弁在《逸老堂诗话》中总结了老年人的“三乐”:一是“读经史百家,忽然有悟”,二是“展玩法书名帖,追想古人笔法”,三是“卧游山水,而无跋涉双足之劳”。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品字、卧游,既有眼前的琴棋书画,也有远方的田园山水。
再个原因是时间有限,无法遍游。中国山川壮阔,东西南北都有引人入胜的风景。在高铁飞机都很便利的今天,尚且不能一一打卡,何况是主要依靠足力和舟楫的古代呢。明代的胡维霖在阅读《名山记》后曾说:“仁智者岂能足迹遍天下,得此可以卧游。”好的游记,在让人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能让读者生出想象的翅膀,如同身临其境。
还有天气等原因,暂时无法成行。南宋陈振孙到会稽赴任,途经“网红”景点天台山,非常想追随前人的脚步,前去游览一番。可惜那天突然下起了大雪,山路不通,他只能返回驿道,遗憾不已。后来,陈振孙偶然间得到了唐人的《天台山记》,反复展阅,不忍释手,犹如“卧游”了一番,也算弥补了前憾。
躺在家里,拿什么卧游?现代人有手机,指尖一点就能通达四海,古人也不遑多让,而且花样更多,质感更足。
第一样利器是绘画。笔墨丹青,取于景而胜于景。明末清初画家程正揆“少从董其昌游,故颇工於画”,他从39岁起,决心创作《江山卧游图》系列图卷,共绘制了五百多卷,将无数自然美景呈现在笔端。据当时的名士王士祯记录,这些图卷都流传在民间,王本人也收藏有两本。可见,当时社会上对“卧游”画册的需求很大,一些专业画家也针对这种新消费形态,有意识地进行了创作。
第二是游记。在汉字构筑的空间里,游目骋怀。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些都是我们读书时的背诵篇目,古人又怎么会没有凭此“卧游”过呢?
如果觉得单一景点的游记过于零散,古人还有城市旅游指南。比如宋代《东京记》描绘了开封宫城、旧城、新城的景观,“宫殿、官府、坊巷、第宅、寺观、营房均次第记之。”明代有一本《帝京景物略》,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遍览北京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
更有汇集全国名山大川于一书的垂直类旅行导览,如明代的《游名山记》四卷,囊括了华山、嵩山、终南山、江南等地名山的纪游。有意思的是,为这本书作序的,也是一位卧游爱好者。他在序言中说:我少年时就立志,要和司马迁一样纵游天下。但成年后外出任职忙于公务,告老还乡后又精力不济。有体力时没时间、有时间时又没有体力,蹉跎一生,游览的地方并不多。幸亏有了这本书,即使不能实地游览,卧游一番也可以弥补他的部分缺憾。
第三是奇石假山。山远路阻,为什么不把景色移入庭院,与它日夜相伴?古人真有这么做的。《西京杂记》载:西汉富翁袁广汉曾经在山下修筑园林,“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又在园中放养了“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青尼”等珍禽异兽,极尽奢华,据说这是假山之始。明代《五杂俎》说:“假山之戏,当在江北无山之所,装点一二,以当卧游”,将“卧游”和假山串联了起来。不过它说的也有片面之处,北方平原地区固然需要假山作为卧游之资,但江南的苏州,也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等名园,假山既多且精,不输北方。
不过,卧游虽然受推崇,终归是实地游的补充。大自然有不可言说的美,趁着年轻,趁着有时间,到美丽的山河中去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