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媛媛 赵云龙 通讯员 李召勇 程硕 济宁报道
春华秋实育桃李,薪火相传续辉煌。嘉祥县仲山镇第一中学,这座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梦想的学校,始建于1975年。悠悠岁月中,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扎根在这片沃土上。四十余载风雨兼程,嘉祥县仲山镇第一中学从最初的简陋校舍逐渐发展壮大,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一条条漂亮的塑胶跑道,一份份美味的营养餐……如今的仲山镇第一中学在学校管理、设施配备、教学质量上已历经蜕变,学校口碑日益攀升。
四十余载风雨兼程
学校实现华丽转身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仲山镇党委政府及镇教办的大力支持下,嘉祥县仲山镇第一中学抢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创建机遇,开启了一场华丽的蜕变。
走在如今的仲山镇第一中学,教学楼、办公楼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校园里,校园文化建设处处彰显着严谨的安全管理底色,宣传栏、安全标语、安全疏散示意图......时时刻刻提醒着学生安全第一,让安全意识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建校之初,全校只有30余名教师,6个班级。”仲山镇第一中学副校长顾继新见证了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向美而生的蝶变后,学校现有1256名学生、教职工102人、30个班级,今年中考学业成绩稳居全县中学第一阵营。
近几年,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济宁市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团队”“济宁市平安校园先进单位”“济宁市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济宁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济宁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济宁市百强乡镇中学”等多项荣誉,学校口碑日益攀升。
强化校园安全管理
营造平安和谐环境
自建校以来,仲山镇第一中学秉承“安全第一,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办学思想,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学目标,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明确责任、细化流程,做好服务保障体系,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9月6日,在仲山镇第一中学的操场上,仲山派出所副所长张承慧正在为学生们讲授一场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推进依法治校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法治报告,这也是学校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对于学校而言,安全乃是第一要事。”学校校长臧怀东说,为保障学校和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仲山镇第一中学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完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成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救援救护小组等组织机构,建立科学化的监督管理网络,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优化教学团队管理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随手推开一间教室的门,一幅美好的画面映入眼帘。上课铃还未响起,学生们已经在教室里提前坐好,盯着书本上的文字,嘴里轻声默念,整个教室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而这一切,都是学校优化教学管理的成果。
“‘得课堂者得天下’是仲山镇第一中学一直遵循的一句话。为了优化教学管理,抓好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上课铃响前提前进入教室候课等学生,让学生尽快安静下来,做好上课准备。”臧怀东说,通过这一小细节规范课堂管理,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也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体现。
为做好教学管理,学校在学年开始前,学校领导班子提前谋划,选好级部主任、班主任和初三教师队伍。“推举德才兼备,教学水平卓越,做事沉稳的教师担任三个年级的级部主任;挑选有上进心,对孩子有爱心,抓班级工作有热情的教师进班主任队伍,选拔年轻有活力,有干劲,有激情,肯奉献的教师进入初三的教学和管理,保证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带动初一、初二年级的学习风气,形成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仲山镇第一中学副校长李远苓介绍。
除此之外,学校还推行一级两部级部主任负责制教学管理模式,即一个年级,两个级部。同时发挥教研活动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利用三、四两节课,分学科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并落实好各级部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各年级组积极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开展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过关课等听学评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嘉祥县仲山镇第一中学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读书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的校训,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课堂上,教师在为学生上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