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第四实验小学“乐真治校模式”探析:
“人本为基,四步三层六略”下的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路径
作者:赵婧如张锡超
2024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学校结合“让每一个生命更精彩”的工作宗旨,聚焦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精心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以制度源泉
浇灌理想信念之“根”

  在学校发展的蓝图中,"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无疑是滋养并稳固师生理想信念之根的深厚土壤与不竭源泉。一所学校的繁荣兴旺,离不开一套健全且与时俱进的制度架构作为支撑。因此,学校层面致力于构建一套既科学严谨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体系,旨在将理想信念的种子深植于每位教师的心田,并促使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从管理入手,加强党建工作与学校工作深度融合,制定科学化、人文化的系列条例和细则;从教师专业成长入手,落实学习培训制度,构建校本教研制度,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设立专家引领制度,健全教学反思制度,改革评价奖惩机制,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部门的运行和老师的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可依,将学校制度化为学校发展的“轨道”,加之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为学校在快车道上高速发展提供保障。
二、借榜样之风
扬起示范引领之“帆”

  学校以“创新驱动、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为核心战略部署,并将“榜样引领”作为学校推动教育创新与教学质量跃升的强大引擎。学校坚信,通过树立并广泛宣传于漪、顾明远、霍懋征等教育巨擘及校内各层级榜样教师的卓越成就与无私奉献,能够有效激发全体教师的职业热情与进取精神,形成强大的正向激励与辐射效应。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等现代媒介平台,我们精心构建了一个学习先进、崇尚卓越的校园文化生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汲取养分,特别是助力了一大批90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取文化火种
照亮师德建设之“路”

  “乐真文化”的提出,是基于莒县第四实验小学30年办学历史和经验,从学校发展的顶层理念着手,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提炼“崇真尚善,和乐博雅”的乐真文化。学校坚持“让每个生命更精彩”的办学宗旨,即将师生的个人成长、美好发展作为学校办学的价值追求,确立了“五化”办学思路,即:深化“乐真”学校文化,强化“乐真”德育建设,优化“乐真”教学教研,细化“乐真”习惯培养,个性化“乐真”师生评价,全面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学校借莒国古城兴建之机,筹建莒文化展馆,将6000余年的莒地文化与学校30年的办学历程和学校精神相融合、相统一,让源远流长的古莒文化与“和乐求真”的学校内涵一脉相承,在厚重文化的润泽之下,学校发展呈现蓬勃生机,在校园文化之光的照耀下,一支优秀规范的教师队伍茁壮成长。
  学校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集体认同感、归属感。学校组织开展中秋诗会、端午节包粽子比赛、插花活动、运动会拔河、接力赛、青年教师团建等系列活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在“乐真文化”的润泽下逐步营造出舒心愉悦,温暖有度,阳光开放,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四、个人发展强根固魂
为学校发展赋“能”

  学校的治理是“根”,教育理念是“魂”,只有筑牢教育的根和魂,守好教育初心,创新教育和教学才能实现。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只要点燃了教师个人成长的期望,就找到了打造优质“乐真团队”的永动机,才能让学生在成长中精彩绽放,让老师在奋斗中谱写华章。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按照学期目标、学年期许,三至五年规划的路径,明晰个人发展要求与目标,提高个人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让师生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为自我。
  教师是队伍建设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学校发展的决策者和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学校借助“管理论坛”“办学金点子”征集等平台,或从个人角度抒发对学校发展管理的看法,或从学校层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广开言路,充分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个教师都能站在学校管理的层面思考,都能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交流碰撞中,领导艺术和技能得以提升;执行力、方向感、效率就会增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会应运而生。全校上下都拥有更清晰的组织使命和战略目标,齐心协力为学校良好发展赋予更多“能量”。
五、创新实施教师专业能力
提升的三层六略模式

  在探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时,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优化被视为教师的立身之本与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学校为“立校”提质、为“育人”筑基,主张以教师为“本”,聚焦全员发展与特色成长,构建了“分层培养、拓宽路径”的综合策略,形成涵盖“专家引领、青蓝共进、专题研讨、骨干辐射、课例研磨、读写并进”的新教师成长体系。此体系旨在敦促教师通过学习、实践、研究与反思的深度融合,有效结合学习与教研工作,旨在培养出一批底蕴深厚、研究素养与能力兼备的“大先生”。
(一)发展为本,瞄准三个层次进行精准培养
  针对青年教师,实施每周专项培训及“导师制”青蓝结对,以课堂为实践基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助力其教学入门并铺设成长阶梯;对于骨干教师,则强化“三个一”原则,通过项目引领与任务驱动,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深化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并在校本教研中发挥引领作用;至于中层干部,则注重能力提升与一线实践结合,通过专题培训与会议,提升其学习、创新及科学决策能力,为学校品牌发展贡献力量。
(二)成长为重,拓宽六条路径以深化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借助“专家引领式”学习,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出“四级麦田管理”教师培养模式,划分“麦芽、麦苗、麦穗、麦粉”四级成长态势,树立教师学习的正确培养观念。从教师学习的现实需要入手,通过“青蓝共进式”师徒结对,促进教学经验传承与共享,充分兼顾了教师自我职业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双重需求;以“专题研讨式”深化校本教研,打造问题导向的教研模式;利用“骨干辐射式”活动,发挥名师效应,带动整体教师队伍进步;以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为抓手,积极开展“组内磨课、校级赛课”活动,通过磨课、赛课等形式开展系列化“课例研磨式”活动,提升教师课程整合能力;以“读写并进式”促进阅读与写作的双重提升,先后编印了《推开课改那扇窗》《发现合作之美》《走在成长的路上》《课堂,走向理想》等材料;采用假期共读一本教育书籍、读书论坛、教师下水文比赛、撰写教学随笔和反思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读写能力,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引领教育教学实践深入开展。
  在乐真治校模式的深度探索与实践中,莒县四小始终秉持“人本为基,四步三层六略”的核心理念,通过精准定位教师个人发展,强化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显著提升。展望未来,学校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思维,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深化乐真治校模式的内涵与外延,致力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与整体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