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风》
赵德发 著
作家出版社
□赵德发
三十二年前,我在日照市第一海水养殖总场挂职,参加过一次最原始的捕鱼活动——拉笮。因为场里要搞海蟹养殖试验,想通过这种方式拉出一些母蟹,让它们产子。网在水里,人在岸上,一步步喊着号子向外拉。然而,那天我们没有多少收获,只捞出一些被当地人叫作“烂船钉”的小鱼,母蟹则一只也没有。领头的副场长老安感叹:“这海穷得不治了!”
他们失望地收拾渔网,我看着大海发呆。突然一阵强劲的海风吹来,一位渔家女的歌唱响在我的耳边:“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来了大海风……”从那一刻开始,大海风经常在我心头刮起。我想,我一定要写出一部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
动念头易,写作品难。因为我是农家子弟,刚到日照不久,对海所知甚少。望洋兴叹一番,只好回望家乡,老老实实地讲述土地上的故事。但我毕竟离海很近,海风吹拂,海味熏染,对蔚蓝之境日渐熟悉。我经常到渔村、港口采访,曾随渔民打鱼,还多次跨海旅行。我大量阅读与海洋有关的书籍资料,从历史深处打捞出一网又一网的素材。
从十年前开始,我的作品中有了海洋元素。写了长篇小说《人类世》《经山海》之后,我为了写长篇纪实文学《黄海传》,从长江口走到鸭绿江口。接下来,我心中的海风更加猛烈,助燃创作激情,我开始创作一部新的长篇小说。
我选取了1906年至1937年这个时间段。这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任由西方列强宰割。神州大地兵连祸结,民不聊生。许多有血性有担当的中国人,从不同方面探求救国之计。有以温和手段致力于改变中国制度的,有提着脑袋投身革命的,还有一些人走“实业救国”的路子。晚清状元张謇就是一位,功绩卓著。《大海风》的主人公邢昭衍以张謇为榜样,也走上了这条道路。他出生于黄海之滨的马蹄所,这是明代建起的一座海防重镇,第一任千总是邢昭衍的祖先。邢昭衍早年在青岛礼贤书院读书,但是一场大海风让他家的商船毁掉,他死里逃生,只好辍学成为一个渔民,后来努力多年,积累了资本,陆续购置轮船,形成船队。在日军将要侵占青岛时,他却将辛辛苦苦购置的多艘轮船沉入胶州湾航道以阻敌舰。我被他实业救国的情怀和面对强敌时表现出的血性深深感动,被那个时代的海洋气息深深浸染,写出了这部五十万字的作品。
除了浓墨重彩书写主人公大起大落的命运,我还精雕细琢,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邢昭衍的妻子梭子和妻妹篣子、在青岛办起轮船行之后接纳的师妹翟蕙;他的父亲邢泰稔、造船工头邢大斧头、船老大望天晌;胸怀大志、一身正气,声称“先做良医,再做良相”的靖先生;勘破世事、继承中华道统的龙神庙方丈,等等。
书中还出现了几位历史名人,如张謇、王献唐、庄陔兰等等。他们堪称夜空中的几颗明星,给黑沉沉的大地投去一些光亮。还有礼贤书院的创办人卫礼贤,身为德国传教士,却被中国文化折服,将中华传统文化的许多经典作品译介到西方,功莫大焉。我们常说那个时代的“西风东渐”,其实还有卫礼贤等有识之士推动的“东风西渐”。
“东风”“西风”,都是“海风”。加上书中所写的一场场大海风,改变了几个人物的命运;再加上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歌被主人公一次次听到,心痛不已,于是就有了这个书名。
苏东坡有诗道:“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我在书中没写虹,也没写霓,却写了主人公两次见到的月虹,是夜间由月亮照出来的,十分诡异。快意雄风,读此书可感受到。另外,快意还荡漾在我的胸间——我酝酿多年的这部海洋题材小说终于问世,岂不快哉?
(作者为日照市文联原主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