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速
  • 2011年04月29日 作者:
  • 【PDF版】

    一千多年前,古人用简陋的工具,在古老中国的版图上,开凿出一条我行我素的水脉。沟通南北,泽被苍生。这条双手挖掘出的大河,到现在依然存活在我们的骄傲和钦仰当中。她的名字,叫做京杭大运河。

    数百万河工胼手胝足、宵衣旰食开凿出的悠悠长河,将济水的飘忽汇入淮水的奔放里面,把黄河的沧浪带进长江的豁达之中。她是如此温婉,不争不怒,克勤克俭,在时光流转中默默流淌。回头想想那时的日子,天下也只有她,敢于为我们作出“苏杭熟,天下足”的诺言,然后把南北商旅整船的眷恋与希望,停泊起帆。

    所有事,都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京沪高铁,就是京杭大运河在这个时代的寄托。运河是最长的运河,高铁是最长的高铁。生长在同样的土壤中,她们走着同样的道路,担负着相似的使命。联缀中国东部的膏腴之地,让原本天高地迥的距离,变成指日可待的期许。

    但如今的京沪高铁,较之京杭运河,显然更具备着时代的精神。

    呼啸在京沪高铁上的列车,不会让你像晚唐的李商隐一样,对着运河有数不尽的叹惋。她只会隆隆地载着你从昆曲的呢喃中,步入京剧的嘹亮;或是放下大肚能容的大铜壶,再端起小巧玲珑的紫砂碗。从终点到起点,只需要五个小时。这条集成了世界顶

    尖科技的高速铁路,用分秒必争的精神奔忙,暂时把运河沿岸的闲散抛在一边,用环环相扣的钟点描述旅程,从不会留给我们无病呻吟的时间。

    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奇迹。京杭运河依托地形与水文,随遇而安;但高铁更加诚朴务实,卓尔不群。这条铁路也不如运河那样忙于面面俱到的漕运,她更热衷于传递最周密的方案和最睿智的构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条运送智慧、创造机遇的道路。因为连着北京和上海两大心脏城市,京沪高铁是一条最为粗壮有力的动脉。她不仅是中国急速腾飞的现实写照,更代言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迅速、执著、刚健、理性。

    如果说,京杭大运河滋养出了一个完美的盛唐,那么即将通航的高铁,会不会给我们创造一个更为美好的盛世?假使这个命题成为事实,那么我们的梦想很快就会成真。2011年6月,在郁郁葱葱的初夏,我们将迎来那激动人心的通航,一个放飞盛世梦想的时刻。    

    曾经的辉煌已成尘灰,我们当然可以乘坐着世界最快的高铁,飞奔在京杭运河古道边,怀念旧时的春雨柳色,秋风落叶。却不知,这年六月的虫鸣蛙声,有没有比曾经更嘹亮一些呢?

    我们先行一步,走走,看看,听听。

    文/李康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速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