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马红 本报记者 刘丹
5年内,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将建设成山东省或青岛市“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特色专科”、“重点专科”,通过中西医合璧的方式为肝病患者消除痛苦。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医院目前已经制定了未来5年中医发展工作方案,争取在3—5年内孵化出几个优势病种治疗科室,如中医治疗肝纤维化、脂肪肝、肝癌等,并推出特色中药方剂及中药疗法。
青岛要建中医“名科” 青岛市传染病医院院长王者令介绍,根据国务院和省、市对中医事业发展的规划意见,医院也制定了未来5年中医发展工作方案,将加大对青岛市“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特色专科”建设投入,重点扶持中医优势病种研究、特色中药制剂研究、中医特色新设备研究和推广应用的临床研究项目,争取5年内建成山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特色专科”或青岛市“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重点专科”,形成代表省内发展水平的、特色突出的“名科”。另外,争取在3—5年的时间内孵化出2—3个优势病种,如:中医治疗肝纤维化、脂肪肝、肝癌等,并推出特色中药方剂及中药疗法。5年内争取1个病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和研究水平居国内先进地位。
绿色医疗馆推广中医 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已经建立了具有浓厚中医特色的“中医肝病绿色医疗馆”,总面积200余平方米,分设灸疗室、耳疗室、结肠透析室、肝病理疗室、足浴室。将各科室分散开展的普通针刺、温针、耳针、耳穴压豆、督灸、隔物灸等理疗方法统一管理。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提高绿色医疗馆中医治疗手段,扩大中医药特色治疗,针对不同疾病采取特色中医疗法,如:对抗病毒的肝病患者行督灸治疗;对肝性脑病或脂肪肝患者行结肠透析治疗;行中药足浴、脐火疗法增加机体免疫力,提高疗效。
“治未病”帮市民养生 王者令院长告诉记者,医院中医门诊日均诊疗人次占全院门诊诊疗人次比例12%;全院日均中药处方占全部处方比例9%;中医临床科室门诊日均中药饮片处方数占本科室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70%。为了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医院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传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理念。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服务,开设中医养生保健门诊,每年向就医患者和家属发放万余份大量健康处方和健康知识材料。
此外,医院充分发挥“国医示范门诊”作用,凭借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服务中的优势与特色,开展中医养生保健项目,以中医体质辨识与调护、中医理论的四时调养、中医阴阳五行及脏腑理论对肝病患者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中医特色的心理精神调护等手段,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5年内争创中医肝病养生保健基地(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
人才培养建专家梯队 根据中医药服务功能和实际需求,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青岛市传染病医院配备了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现有中医医师17人,其中中医博士4人,中医硕士9人;另有西学中医护人员10余人。
在规划中,医院将加强人才培养及继续教育工作,做好身边老专家的传承工作,认真总结学习老专家的诊疗经验、方药和疗法,形成有效的中医传承方法和传承模式。同时做好中医药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创造优秀人才“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一流环境,加强医护人员中医理论及技能培训,定期派出医护人员外出学习,争取5年内培养中医及中西医临床技术骨干各1—2名,中医护理技术骨干1—2名,养生保健指导医师1—2名。
获评“中医药示范单位” 近日,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全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评审专家组对市传染病医院中医药工作进行了评审。评审专家认真听取了市传染病医院副院长朱维平对创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朱院长说: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建立健全了中医药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确定在两年时间内使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工作目标。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中医药工作专项经费,保证开展中医药工作所需设施设备的投入,保证人才培养的投入,保证中医药工作发展的需求,建立了“中医肝病绿色医疗馆”,并设中医专科(专病)4个,即中医肝病专科、养生保健门诊、中医肝硬化门诊、痛风专病门诊,专科(专病)中药协定处方4种,制定了医院常见病和重点病种的中医药诊疗方案。为全院各临床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含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评审专家组对该院中医药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通过医院已经达到全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标准,标志着青岛市中医药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