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人群出行量增加近30%
到城里过年,“反向春运”成团聚新形式
2025年01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又是一年春节到,游子纷纷踏上回家路。不过,也有不少人选择奔向大城市。如今,在春运返乡的大潮中,出现了“反向春运”现象。
  与传统春运相反,“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相关专家认为,现在人们为什么愿意“反向春运”了,说明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过年也比之前更有节日氛围,能够留得住人。
  李牧青 济南报道

“反向春运”车票好买
客票价位选择性也多

  在满满新春氛围中的济南火车站,人们大包小裹,带着一年来的收获踏上归家的路。但是,还有一群旅客在人群中逆行着,他们正在体验“反向春运”。
  小常是淄博人,新春期间,她选择来到济南和爱人团聚,顺便旅游一番。据小常观察,“反向春运”已成为青年人朋友圈里理想的过年方式之一,身边有不少朋友都通过这种方式与家人团聚。“来济南主要就是吃,像是芙蓉街、宽厚里等等都有挺多好吃的。现在先下馆子,过年再吃饺子。”小常表示,在查询后,她发现淄博到济南的火车票比较好买,车程短,家里的父母随后也能赶来。
  杜女士一家三口来自乌鲁木齐,她与小常一样,惊喜地发现从乌鲁木齐到济南的票比较好买,便提前在线上买好了。“山东的过年气氛比较浓郁,传统节目也多,想带着孩子在山东多转转,体验一下传统文化。”
  其实,不少旅客表示,“反向春运线路”不仅好买票,而且客票价位的选择性更多,个别热门线路的反方向车次亦有余票。反观“正向春运”,同程数据显示,春运期间国内机票均价较平日上涨了六成多,热门线路的直达机票折扣较少,高峰时段基本都是全价票。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表示,交通领域多年来的坚实发展是“反向春运”的支撑。“在繁忙的春运时节,我们无论是回乡还是把老人接过来,整个路程都变得很方便,持续不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了这种反向流动或者多向的流动。”张汝华说。
  根据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对出行人群年龄的分析,2024年春运期间,20至29岁人群的返乡数量要比上一年同期减少了5.3%,而60岁以上人群的出行量却增加了近30%。
愿意选择“反向春运”
因为在城里过年有氛围

  不论“正向春运”还是“反向春运”,团圆总是唯一的主题。在许多城市上班族看来,作为一年中最具仪式感的传统节日,春节不是其他假期可以替代的。“反向春运”在延长春节团聚时间的同时,也能让家乡的父母深度体验自己长期生活、工作的城市。
  也有不少受访者表示,此前未选择“反向春运”的原因,是因为过去在城市过年没有“生活感”。
  张汝华举例,2000年左右,春节留在城里会相当冷清,街上没什么人,只能提前买好年货,过年前若不买东西,初一到十五都找不到饭吃。“所以那个时候的城市没有太多年味,也吸引不了人,不回老家去,我们把父母接到城市来干什么?”他说,当时不仅是冷清,抢票、挤车等流程比上班还累,车厢过道人山人海,连厕所都挤不过去。
  现在人们为什么愿意“反向春运”了?张汝华表示,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了,过去的城市更多是一种生产、创业的氛围。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从单一的生产型城市、创业创新型城市,逐渐兼顾到宜居和消费,更加有吸引力,有温度。“城市转型了,而且转型还比较成功,所以城市也具有了节日氛围,能够留得住人。同时,广大乡镇区域的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成果也今非昔比,乡镇和农村也有吸引力,在家乡或工作地过年,我们可以任意选择。”张汝华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