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讯员 王硕 绪言 张勇
2024年,济宁高新区聚焦“又高又新”主责主业,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效、推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稳健向好,打造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取得新成效。
聚焦“产业提优”
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清控智运(济宁)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设备正在高速运转,工人们在各自工位忙碌,焊接、架设、测量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据了解,清控智运项目是济宁高新区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落地的十亿元、十强产业项目之一,建成后将围绕清华大学的技术、人才、产业优势,重点引进医疗大健康产业上下游企业及配套项目。投产后,能带动周边就业1000人以上,入园企业年产值约6亿元,利税5000万元。
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2024年,济宁高新区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多个项目迎来重大进展。在全市上半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中,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一名,参与观摩的3个产业项目全部入选“十佳”产业项目;在2024年下半年济宁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观摩评比中,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二名,参与观摩的3个产业项目全部入选济宁市十佳观摩项目。
济宁高新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聚焦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要求,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推动高端装备、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两优两新”产业链条式增长、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
以小松、长城、山推等领航型企业为牵引,带动国内外19家配套企业落地,三年内将形成千亿级以上规模;以鲁抗、辰欣等国内一流药企为龙头,打造鲁南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已吸引200余家医药全产业链企业集聚。制定骨干企业扩规倍增计划,培育营收过百亿企业3家、过50亿2家;新培育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家。
聚焦“创新提能”
激活产业发展主引擎
走进浩珂科技生产车间,投入300万元改造的工业互联网生产线,实现了44台织布机的集中监控和数据分析,改变了以往生产需要依靠人工、效率较低的弊端。公司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多方位、多渠道进行技术创新,解决行业“卡脖子”技术。企业研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技术、新产品在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大放异彩。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控加工中心、自动化生产线和工业机器人,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产品远销海外,成为济宁高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发挥科技创新主引擎作用,传统产业在数字化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双轮驱动,共同推动区域经济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阶段,与32家“国字号”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创新载体3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个,组织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57次,达成技术合作协议27项。实施“创新培优+智能转型”双驱战略,新培育省级企业创新平台10个,数量全市领先。新获批省级以上人才平台14家,青年人才工作全省通报表扬。
其中,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YUESHENG HE(何悦盛)、山东铭德机械有限公司李继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霍厚志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先进基础工艺创新人才。
聚焦“招商提效”
强化产业集聚效应
招商引资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手,济宁高新区深化落实“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重点发挥高端装备产业城、信息技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医养健康产业园四大专业园区招商引资“主战场”作用,创新项目招引、要素保障、项目包保工作思路模式,紧抓战略新兴产业招商,全面梳理挖掘重点数字经济产业,持续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数字经济发达区域沟通合作,成功推动腾讯—融发产教融合示范园项目签约并投产运行,建设集“产教融合+产业服务+区域赋能”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数字经济产教融合示范样板项目,将全面拓宽高新区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推动教育链、技术链、产业链全链贯通。
同时,济宁高新区统筹顶级制造企业的技术力量,招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利用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成果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近年来通过引进小松6T-50T级液压挖掘机和HD百吨级重卡生产线,实现CLSS最新液压控制系统的全系列产品落地济宁高新区生产,同时引进高周波热炼回转轴承、大京机械智能化驾驶室等优质产业链配套项目,补齐高新区在工程机械产业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的空白,引领带动工程机械产业链升级革新,在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关键突破。
聚焦“服务提质”
擦亮惠民幸福底色
济宁高新区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了27项涵盖就业、教育、养老托育、社会救助、人居环境、文体生活等领域的民生实事项目,办成了一批暖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其中,积极推进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扩容提质,新建7所公办幼儿园,高中学位扩增560个;采取“机构+社区+家庭”等多种模式康复救助残疾儿童143名;新建6处老年人食堂、精心打造5处养老服务站;全区完成65个5G基站的建设开通,推动5G网络向农村覆盖;区级文化惠民演出370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全区新增体育健身设施综合体建设4处,新增健身器材120余件,新建智能健身驿站1座,区内20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有序面向社会开放。居住环境更加便利优享。新建高新快充、永旺购物中心、为民服务中心等35个充电站,2个综合便民服务示范超充站,新增充电车位共615个;完成红星7号口袋公园、保利口袋公园等6处口袋公园建设,进一步推进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规范物业服务,全年累计培训项目经理630人,从业人员1200人次,全覆盖推广物业“扫码即办”工作,及时受理群众诉求,提升居住体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济宁高新区将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着力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城市建设、民生福祉上拼搏奋进、笃行实干,努力书写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坚实的高新力量!
2.
项目建设释放新动能。
加大创新激发新活力。
惠民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3.
4.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