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赛摘得两金三银
新春佳节将至,微山县高楼乡永胜南村村民历广营每天都会去自家塘口转一圈,捞些鲜活螃蟹打“飞的”发货,“还准备着2000多斤精品蟹供应春节市场,3母4公8只蟹线上售价328元。”
高楼乡位于微山县西南部,辖区总面积4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53平方公里,约占微山湖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当地养蟹历史悠久,大闸蟹养殖10.5万亩,2012年获评“中国河蟹之乡”。
永胜南村又是高楼乡的核心养殖区,家家户户养殖大闸蟹,养殖面积近2万亩,是远近闻名的“大闸蟹村”。
要论当地谁养的大闸蟹大又好,29岁的“蟹二代”历广营排得上号。“微山湖水质越来越好,再加上生态养殖,个大、品质高是我们大闸蟹的优势。”他说。
2024年10月,微山县大闸蟹组团参加2024首届河蟹产业(上海)博览会。在这场超百家大闸蟹品牌同台竞技的博览会上,微山湖大闸蟹一战成名,摘得两金(共3个金奖)、三银(共9个银奖)。历广营养殖的“誉升牌”微山湖大闸蟹捧回了一个金奖。
在全国大赛上与国内传统优势品牌“打擂”获胜,是以前历广营不敢想的事情。9年前,这位年轻的“蟹二代”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养殖了8个塘口200余亩大闸蟹。
“如今,大闸蟹吃得好,三荤三素一汤,荤是野生田螺、小鱼、小虾,素是熟玉米、大豆、茂盛的水草,再加上清澈的湖水,这样养出来的大闸蟹青壳、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膏肥,吃起来香味浓郁。”历广营说,好水养好蟹,如今他的“底气”源于微山湖的一泓好水与生态养殖。
名蟹一波三折“爬向”全国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与微山湖打了36年交道,微山县南四湖综合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张保彦对这首歌曲情有独钟,湖水与歌谣承载着他对渔湖事业的情怀。
因《铁道游击队》闻名的微山湖,其实是4个南北相连湖泊的统称。从高空俯瞰,穿湖而过的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将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连成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的“南四湖”,这片大湖成为淮河流域第二大、长江以北最大的淡水湖。
张保彦介绍,这片大湖人工养殖大闸蟹的历史已有30余年,期间经历了大养蟹、养大蟹、养生态蟹三个阶段,如今正迈入养精品蟹的新阶段。
20世纪80年代,渔湖产品逐步走向市场经济。1990年代中期,河蟹规模化人工繁殖取得突破,大闸蟹从江苏引入微山,微山湖随即进入大养蟹时代,养殖规模急剧膨胀,不仅湖畔池塘大多转向养蟹,而且湖面围网密布,但养殖的河蟹个头小、产量低、质量差,加之沿湖工业污染严重,每年汛期都会发生湖泊污染事故,大湖水质堪忧、环境恶化,养殖户收入低而不稳,效益微薄。
2002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启动,微山湖流域治污战役打响,湖水质量逐年好转,10年治污水质达标,河蟹在一湖碧波中“安了家”。与此同时,大闸蟹养殖技术改进,放养的蟹苗由“豆蟹”改为“扣蟹”,河蟹生长周期由1年改为2年,养成规格由1两变为2.5两以上,进入养大蟹阶段。
“养殖投入增加,品质好转,但由于品牌知名度低,微山湖大闸蟹很多时候成了明星产品的‘替身’,身价低廉。”张保彦说,当时微山湖只有养蟹户,没有“卖蟹人”,只有蟹子,没有牌子,市场也不大,蟹子成熟坐等外地商贩上门收购,压价现象严重,卖不上价钱,“仅三成养蟹户赚点钱,其他或平或亏。”
水质越来越好,大闸蟹品质“水涨船高”,拓展市场成了问题,微山县政府出手,2013年斥资从当地企业手中赎买“微山湖”商标,作为全县渔湖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拢指成拳”进击全国市场。
这期间,微山湖畔头脑活泛的养蟹户们也“南征北战”开拓市场。历广营的四大爷历恩付和周边别的“买卖人”北上盘锦、天津,南下上海、杭州、昆山等,跑通一条条销路,微山湖大闸蟹开始“爬向”全国。
以永胜南村为代表的微山湖养蟹户们致富了,他们或自建了新房,或搬进了村居楼房,中高端私家车在村里屡见不鲜。
“铁粉”新生代注入新活力
微山湖环境越来越好,渔湖产品名气日益响亮,一幅碧波荡漾鱼鸟跃、野趣悠然乐生活的“富民湖居图”在微山县徐徐展开。家乡巨变见证着时代发展,也牵动着游子们的心。
2015年,从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微山湖畔长大的张贤明进入苏州银行工作,阳澄湖大闸蟹的高身价带给他很大冲击。2019年,他毅然回到家乡微山县韩庄镇,运营山东天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启“湖娃”养蟹之路。
韩庄镇地处微山县南部、微山湖东畔,与高楼乡隔湖相望,交通较为便利,这也是张贤明返乡创业落地在此的重要考量。
创业之初并不顺利,如何提升养殖环境,摆脱大闸蟹养殖“靠天吃饭”的魔咒?专业化改造池塘,陆续在韩庄镇石庄新村建成养殖面积1000余亩的大闸蟹基地;搭建数字化养殖平台,将大闸蟹亩均产量由250斤提升至300斤;打造“韩庄湾”大闸蟹自有品牌,提升市场辨识度;建成省内最大的智能云仓,基地内开设直播间,大闸蟹打“飞的”送货上门;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养殖户”统一销售模式,辐射带动大闸蟹生态化养殖2万亩……
一番操作下来,张贤明带领公司步伐铿锵。2024年,微山湖畔的韩庄湾大闸蟹销售180万斤,销售收入5000万元,线上销售占40%,带动144户养蟹户走向全国,为石庄新村集体增加收入30万元,100余名村民参与基地养殖、挑蟹、直播等工作领取工资收入,人均增收近2万元。
“今年主打线上销售,将基地直播间从6个增加到20个,全面铺开蟹卡销售。”张贤明坦言,韩庄湾大闸蟹2025年的销售额是“一个小目标”。
在全县层面,规划建设“微山湖现代渔业产业园”和现代渔业示范区、成立微山湖大闸蟹产业联合会、生态化改造推广绿色循环养殖、培树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打造“五统一”示范基地、举办微山湖大闸蟹文化节、北上南下亮相全国知名展会、创新推出大闸蟹水文指数保险产品、合作速运公司实现“今天在基地,明天在餐桌”的极致时效……一个个涉及微山湖大闸蟹的努力故事,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演。
作为微山湖大闸蟹的核心产区,微山县高楼乡一边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养殖,一边积极拥抱电商经济,塑品牌提身价,乡政府出资建设电商直播基地,招引优质电商企业免费入驻,打造共享直播间,孵化“渔村网红”宣推家乡。
2022年,微山湖旅游区晋级国家5A级景区。这一年,在外打拼多年的电商项目从业者张夏钧,参加微山县举办的招商活动后深有感触,决定返乡发展。
2023年年初,她驱车在微山县寻找“落脚地”,来到高楼乡,“这里4万亩藕虾套养园区、20余万亩的大闸蟹养殖基地、独特的渔家水街深深吸引了我,这就是我放飞梦想的地方。”
张夏钧在高楼创办了山东西岸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带领专业团队,入驻高楼乡电商直播产业园。半年后,一个由高楼本乡村民组成的电商团队组建完成,她们先后获评济宁市电商直播先锋、微山县十佳电商企业。
两年来,张夏钧带领团队开设直播、短视频等相关培训30余期,孵化本土网红20余人,培育出“刘岛主”等知名网红;带领村民成立藕花虾田农业专业合作社,线上直播销售鲜活的微山湖大闸蟹、藕花虾田白莲藕等渔湖产品2000余万元。
高楼乡得天独厚的渔湖风光不仅吸引了张夏钧,还吸引着各地来客。万亩藕花虾田景区、渭河渔家水街景区、永胜庄台大闸蟹美食节、小龙虾美食节、藕花虾田赏荷文化节,渔家乐、乡村休闲游、美食体验游逐渐兴起,配套的民宿、垂钓基地、酒吧茶室拔地而起。
张夏钧埋头孵化“渔村网红”之际,还格外关注、积极参与高楼的农文旅融合项目发展,她邀请外地好友在当地投资了民俗和咖啡馆。
“大闸蟹要不断蜕壳才能长大,我们也不能一直窝在‘老壳’里,必须与时俱进,才能生机勃勃。”张夏钧意识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春天已然来到微山湖畔。
张夫稳 王浩然 济宁报道
微山湖不仅传唱着动人的歌谣,更是一座日出斗金的“聚宝盆”,孕育出丰富的渔湖产品,大闸蟹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微山湖大闸蟹2022年品牌价值已达95.26亿元,2024年入选好品山东地标品牌,在2024年首届河蟹产业(上海)博览会上摘得两金三银,位居《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声誉TOP100》第13位、大闸蟹类第3位……
作为水产区域公用品牌的佼佼者,微山湖大闸蟹“横行”崛起的品牌之路,是一段从湖泊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佳话,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围绕一只蟹,如何开展品牌建设强农助农、赋能乡村振兴,让更多人站到区域公用品牌肩膀上发家致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深入微山县,探访了微山湖大闸蟹的“成名之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