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扛牢使命
越河街道奋力谱写宣传思想文化新篇章
2025年01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完善工作机制
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规范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定2024年度理论学习计划方案、学习安排意见,高标准组织开展每月学习研讨活动,按要求做好学习记录和资料整理,全年开展学习研讨活动13次。
  打造理论宣讲品牌,擦亮“越河二十讲”理论宣讲品牌,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宣讲、专家学者专题授课、现场参观学习等形式,确保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年开展安全生产、作风建设、运河文化等专题宣讲80余期。
  推进理论宣讲走深走实。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活动,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离退休党员、宣讲志愿者的作用,通过举实例、讲故事、现场表演等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讲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让宣讲更接地气、更受欢迎。全年开展各类宣讲活动800余场次,受众3万余人。
坚持正面引导
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力度。积极邀请上级媒体报道辖区各类典型做法,配合完成CCTV13《共和国巡礼·山东篇》、CCTV2《欢乐大猜想》、“通江达海 运‘济’天下”网络集中宣传活动、世界百位摄影大师走进齐鲁大地系列活动、“新时代 我在中国”国际传播微纪录片等专题拍摄活动。今年以来,在市级以上媒体发稿3450余篇,其中省级以上3100余条。
  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1+7+N”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基础上,围绕养老、文化、义诊、家政服务等领域,拓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出“2024年越河街道‘幸福10事’服务项目”,各社区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美德信用活动,推动文明新风进家入户。2024年9月21日,街道举办第十九届“运河之都邻居节”启动仪式,持续弘扬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亲仁睦邻的传统美德。2024年3月,辖区张跃广获评“最美志愿者”;“1+7+N志愿服务组织”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红马甲帮帮团获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西大寺社区、兴隆社区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社区;张宁获评“济宁市第六批岗位学雷锋标兵”。
  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召开移风易俗专题会议、培训会议,结合街道实际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着眼身边人身边事,编创了题材新颖的《媒婆与傻妞》移风易俗短剧,让文明新风“小切口”撬动移风易俗“大变化”,街道组织开展的“三减三健”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活动荣获“山东省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活动”。
做好结合文章
城市文化社区亮点纷呈

  突出文化社区试点带动。在竹竿巷社区、兴隆社区探索打造城市文化社区建设样板社区,竹竿巷社区以运河文化、非遗文化为主线,兴隆社区以美德信用文化为主线。竹竿巷社区依托运河南岸街,联合思古文旅、北京同仁堂(济宁)中医院开展运河文化市集活动;兴隆社区依托美德信用建设体系,为居民提供非遗体验、文艺汇演、跳蚤市场、集体生日、鹊桥牵手、科普体验等10余项体验内容,营造美德向善的社区氛围。
  拓展文化社区内涵。延伸竹竿巷社区、运河记忆街区文化“两创”示范点的作用空间,依托“运河夜校”打造年轻人的“少年宫”,开设书画、烘焙、茶艺、古典舞等多个类别的课程,让济宁青年在工作之余有了新去处。在竹竿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文化展厅持续开展“运河文化研学游”活动,丰富文创产品体验形式、加强活动互动性,依托运河文化市集、运河音乐会,持续开展文创盖章、行进式演艺等活动。今年以来,围绕传播运河文化、越河文化,开展各类文化演出活动300余次,运河音乐会60余次,研学游活动40余次,运河夜校400余课时。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围绕辖区居民文化生活需要,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组织30余支文化队伍,定期开展培训交流,切实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文化队伍、志愿者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持续完善运河文化“草根”人才库,将盛春风钢笔刻字、张步财竹编、马大兴糕点、孝全烧鸡等文化、非遗传承人纳入台账,通过对运河手艺人、运河美食、文物古迹的宣传推广,树立“好榜样”,传播“好故事”。马大兴糕点制作技艺(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山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
丰富载体形式
文旅融合呈现新画面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街道各社区共有文化服务和活动站所共66处,涵盖儒学讲堂、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和多功能会议室等,室外健身活动点44处,配有健身器材共计403件,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20余名/项,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提供场所和人才支撑。
  特色活动助推街区活力。依托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配合开展“龙行大运 诗画运河”龙船夜游,运河南岸街新春citywalk、济宁市任城区第三届集体婚礼、皮划艇马拉松系列赛(山东济宁站)等重要活动,同时强化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街区知名度。
  文旅融合发展呈现新画卷。充分挖掘运河文化的历史底蕴,讲好新时代新征程运河故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放大“三街六巷”本土业态特色,汇集美食、零售、休闲娱乐等多元业态,打造集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运河记忆街区。2024年度,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路线获评“全省高品质旅游产品”,文旅市集获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
  通讯员 季淑琦

  过去的一年,任城区越河街道通过规范理论学习、创新宣讲形式,不断融合文化“两创”建设,推动美德信用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努力汇聚新时代文明实践磅礴力量。

  越河街道打造“越河二十讲”理论宣讲品牌。
  竹竿巷社区的志愿者王福银为居民进行宣讲。
  法国青少年到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研学游。
  非遗传承人张跃广在兴隆社区为居民传授剪纸技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