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上新
2025年01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晚照

  “今日粮价:大米,一角六分一斤;精面粉,二角六分一斤;普通面粉,一角八分一斤;豆油,八角一分一斤;精盐,一角七分一斤……”这是上新街修缮上新之后,老粮油店墙上保留的一段烟火记忆。
  这些用粉笔写在黑板墙上的粮油价格,几乎让所有路人都停下了脚步,恍然有一种穿越感,回到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日子的细节可以精确到每一分钱。这样的商品价格让年轻人诧异,也让老一辈人湿润了眼角。长者们感慨之余,还多了一份骄傲,原来时光都记得。
  上新街,在老济南人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承载着美好的生活寓意。上新街由泺源大街到文化西路,地势逐步升高。人们从趵突泉南门往南,一步步往高处走,如同日子节节攀高上新,因此这条街有了一个充满向往的名字。
  上新街南端的文化路可不是浪得虚名,这里高等学府云集,当下顺应时代要求,大学扩建搬迁,但母校区都还在,依然有着浓郁的书香氛围。
  几年前,我多次从这里路过,后来便刻意走近它,解读它。
  以前的上新街古朴陈旧,两旁的屋舍大多是青石地基的青砖房或红砖房,多少有些残损,而小青瓦屋顶、雕花屋檐,又透着岁月抹不掉的温婉,使得这条街有着独特的气质,带着一种蒙尘的优雅。道路两旁还有很多凹进去的巷子,隐藏着烟火人家,留守的原住居民大都上了些年纪。经常看到他们在家门口忙忙碌碌,认真地修缮房屋,打理生活。后来,巷子清寂了不少,就像一本史册,被放在了都市空间的架子上。
  上新街著名的民宅当数“景园”。它位于上新街中部偏南,临街一处高高的门楼,雕檐镂花,古朴典雅,颜色灰灰的,却有掩盖不住的大家气象,还透着淡淡的冷艳与清高。它几乎吸引了所有路人的目光。不难看出,宅子的主人也曾拥有繁华过往,如今门楣上还留有岁月的回响。
  这样的院落在上新街并不少见。街道中段路东还有一处拱门院落,更加陈旧,气度却不输景园。临街拱门内门户两列,庭院深深,灰瓦雕檐的门楣,乌门高槛,隐约可辨出宅门的浮沉与喧嚣。初见时我并没有深究这座宅院的来历,直到经过整改重新开放,才知道这是沙家公馆,民国时期的建筑,济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如今它更加明丽生动了,气韵内敛,风格灵动,仿佛每一处青砖、每一片灰瓦都拥有动人的情节。
  景园对面拐个弯,天井式胡同北侧还有一处传统民居:田家大院,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砖墙是红色的。庭院里还有百年石榴树,散发着此去经年的温暖气息。
  老街建筑是有思想的,它们一直在诉说。
  翻新后的上新街,再一次惊艳了全城,润色了时光。街道两旁及胡同里的屋舍,有的修缮加固,有的已完全整改,变身成了粉墙黛瓦的新中式庭院,或许这就是它们原本的样子。一处胡同深处的时尚咖啡馆已经开张,古典韵致的门庭里散发着时代的馨香,仍是生活需要的模样。
  景园基本没变,只是修复了一些残损的地方,气质依旧卓然,门楣下的那间小商店也还在。和很多老街的宅门一样,这里现在是百姓家,并不高冷,只有温暖的生活情愫和对时光的坚守。
  景园南侧有一处非常气派的古式建筑庭院,是万字会遗址,即济南道院,也叫母院。民众对万字会是做什么的并不很关注,只是觉得这个庭院像一座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又高又厚的石头墙上,露出墨绿色的琉璃瓦屋顶,雕花楼阁,大红色廊柱,色调对比明朗,格调从容。到此,上新街就华丽地完结了。万字会的锦绣殿堂,与上新街的民生氛围有种淡淡的疏离。景园与它隔了一条小胡同,气场上竟没有输。可见,建筑气韵是相通的。
  景园对面街道拐角处是老粮油店旧址,往东连着南新街。这里的屋舍大都是现代普通民居,有一处秀丽庭院,就是老舍先生的故居。
  老舍在济南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幸福的一段岁月。初到济南时他风华正茂,后与相爱的人结婚,在南新街租房。长女就在这里出生,老舍为了纪念这座城市,为爱女取名舒济。老舍把济南写在文字里,融化在身体里。在老舍笔下,济南如诗如画。南新街南端是封闭的,往南去必须拐到上新街。它与上新街融会贯通,因老舍的文笔拥有了特有的灵魂,稳稳地接住并烘托着上新街的气韵。
  日子上新、安稳又有文化范儿,这是坊间百姓最喜欢的生活状态。
  老街对年轻人有着穿越般的吸引力。不过,来上新街打卡的更多是长者,因为这里有他们的青涩记忆。几位大叔看到翻新的粮油店,还有墙上张贴着的价格,激动得有些雀跃,仿佛回到打酱油的童年或少年时代。一位瘦瘦的大叔站在价格墙前,比划着指挥老友:“你把粮油店、这些价钱,全都照进去,把我也照得大一些!”老友脚步腾挪,一边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一边开玩笑抱怨:“你个头太小了!照全了,你就跟个猴儿一样大!”瘦大叔甩了甩头:“小时候营养不够,现在吃得好喝得好,我还长嘞!”“你长么你长?以后光长年纪了!”老友调侃。路人全都被逗笑了,情绪一路被点燃,沿着街巷一直流淌着。
  来回走了几趟,在泺源大街路口遇到一对老夫妇,我不好确切判断他们的年龄,看样子应该超过八十岁了,精神头还很好。两人拉着手,紧紧地,一边走,一边看。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转换了方向,跟在他们后面。我原本想偷听他们讲话,听他们讲一些过去的事情,或者被时光提炼过的情话,但他们什么都没说,一直拉着手,静静地看。我羡慕和感动得一塌糊涂,就像情绪丰富的怡红公子,整个人都痴了。
  正午的阳光洒下来,上新街在这个岁末的冬日里,靓丽而温暖。
  年轻的情侣,年老的伴侣,都相依相伴一步步朝着新的日子走去,像电影的胶片一样慢慢推进。时光一直在上新,我们就这样牵着手,一直走下去,好不好?
  (本文作者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