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论
审判“方舟子遇袭案”并非越快越好
  • 2010年10月11日 作者:
  • 【PDF版】

    >>众论

    郭松民

    各种迹象都显示,有关方面打算用快审快判的方式“了结”方舟子遇袭案:10月10日,北京石景山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当事人之一方玄昌明确向记者表示不满:“法院闪电开庭太仓促,我根本来不及取证。”更有政法大学教授指出:本案的审理在程序上也是有瑕疵的,根据刑事诉讼法151条第二项规定,法院应当在起诉书送达被告人10日后开庭,现在才过了6天。

    笔者想指出的是,审判“方舟子遇袭案”并非越快越好,速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应该是把本案审理成铁案,经得起历史和舆论的检验。

    方舟子遇袭案由于其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实际上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影响性诉讼”,所谓“影响性诉讼”,顾名思义就是具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诉讼,通常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为公众普遍知晓和广泛关注,能够在较大范围和一定深度影响立法创新、司法改革和人们法治和道德观念的典型诉讼。

    就方舟子遇袭案而言,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而牵涉到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能不能不受暴力的威胁?学术界如何建立起制度性的打假机制来取代个人打假?反过来,当一个学者面对“打假明星”的强势话语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学术共同体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当由于法律滞后而对一些行为难以定性时,应如何加以弥补,等等。

    司法机构在处理“影响性诉讼”时,要格外谨慎,不仅要考虑案件本身,还应考虑案件对法治建设和世道人心的影响。但遗憾的是,在这次“方舟子遇袭案”的审理中,我们没有看到应有的谨慎,看到的却是“快审快判”的鲁莽和草率,这不能不让人质疑相关部门的专业素养,此案也有可能从此成为社会肌体上一块长期无法愈合的渍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果宜黄被问责官员感到委屈
别把济南的“窗口”抹黑了
阶梯电价难破垄断之弊
审判“方舟子遇袭案”并非越快越好
“选择性曝光”有违执法公正
>>声音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