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声音才是真 4月25日B7版《那个寂寞的三峡反对者走了》,对水利专家陆钦侃,这位从三峡工程拟建开始就坚决反对的学者做了客观详尽的报道,非常感人。国家的大型建设工程,有反对的声音才真实可信,所以,这篇报道难能可贵。
读者 张家善
以独家采访为读者提供思考空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正如文中所阐述的:“在现行体制下,基于专业与学识而敢于做少数派的人,是可敬的”。相对还原陆先生情系三峡的一生并反观当下:像陆先生这样敢于恪守、情愿寂寞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少了? 记者 石念军
一面之词 4月25日A6版《铁路道口火车撞飞摩托车》第六段说:“火车没有鸣笛,道旁的警示牌也被结婚的喜帖给盖住了,李广彩他们并没有看到不远处的火车”。村支书直接代表死者说话,断言死者没有看到火车,这种解释不客观。
读者 吴敏
24日,记者到匡山头村采访时仔细观察了事发现场的环境。离铁道不足五米的地方,有一座房子,墙角恰好挡住行人的视线。走不到铁道边,根本看不到从北边疾驰而来的火车。而该道口是一个斜坡,摩托车必须加大油门才能穿越道口。所以当地村民及村支书的说法都很肯定。稿子中我们采用的是采访对象的原话。 记者 李强
表述歧义 4月20日A10版《—场误报警引发命案》第四段开头:“刘卫离开后,李艳菊越想越委屈,便打电话给自己的外甥张常星及内弟王向阳”。李艳菊是女性,她不可能有内弟,那可能是张常星的内弟吧?
读者 王来臣
如此细读,谨表敬意。从常识来说,李艳菊是不会有内弟的,表述不够严谨,谢谢王先生!
记者 李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