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项目落实到位,并建立长效机制
德州多管齐下巩固脱贫成果
2020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夏津县苏留庄镇小石堂村兴旺绿色种植合作社,村民石宝根通过种甜瓜实现脱贫。
     盛夏时节,鲁西北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今年以来,德州市动员全市力量,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核心标准,补齐短板弱项,有效巩固了5.55万名贫困人口和7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的脱贫成果,为高质量完成决战决胜目标任务打牢坚实基础。

扶贫政策落在一线
提升贫困群众生活质量

  落实精准扶贫,增加收入为关键。德州市扶贫项目累计覆盖贫困人口5.78万人,通过就业扶贫安置1.02万人。
  强力落实保障政策。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全面摸排核查,细化政策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教育扶贫方面,上半年,德州市共资助建档立卡学生6900余人次,落实免学费和助学金670余万元,完成“控辍保学清零行动”。
  健康扶贫方面,对患30种大病的贫困患者进行巡诊,对在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发生的降血压、降血糖政策范围内药品费用,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由50%提高到90%。目前,德州市纳入门诊慢性病和“两病”的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共计2.77万人次。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开展危房改造冲刺复核验收,通过“县级自查、县际互查、第三方核查、市级复查”等方式,新改造贫困户危房3400余户。贫困残疾人保障方面,对7200余个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有需求的1.4万余名建档立卡残疾人提供康复和辅具服务,共排查出疑似残疾人4400余名,已经全部完成评残工作。
  建立即时发现即时帮扶机制。德州市出台《关于健全农村贫困人口即时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采取日常监测和筛查预警相结合的方式,对脱贫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省定扶贫标准的边缘户、存在致贫风险的一般农户进行监测,按照“即时帮扶人口按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管理并享受扶贫政策”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因人开展精准帮扶。

扶贫项目管在一线
增强产业可持续性

  近年来,德州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上半年,全市共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5亿元。
  严格立项实施。德州市建立项目库、专家库和乡镇初审、县级审批、市级审核备案的“两库三审”制度,从项目运作模式、收益测算、利益联结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进一步提高项目论证评估质量。
  规范运营管理。德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的意见》,对照《产业扶贫项目检查指引》60项内容、35项指标要求,对脱贫攻坚以来建成的1300余个扶贫项目开展全面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市扶贫办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专题通报,分送市、县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明确产权收益。各年度形成的扶贫资产已全部确权登记,并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贫困人口享受项目分红每人每年1000元左右。
  德州市扶贫、商务、农业农村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消费扶贫行动实施方案》。目前,已公示第一批消费扶贫产品目录34类。

扶贫智慧创在一线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加快构建“大救助”体系。5月9日,德州市组成6个工作组,制定《德州市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流程再造实施方案》,确定17个救助职能部门的41项救助项目审批流程,将救助事项的办理时限压缩50%,申请救助材料精简30%,建立起有效防止返贫和新致贫长效机制。
  全面推行村级扶贫专岗。为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开发助老、助医、助残等多类型专用公益岗位,破解“老病残”脱贫解困难题。现已开发专岗2600余个,服务特困群体3300余人。
  唤醒村庄沉睡资源。德州市把唤醒沉睡资源作为推动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重要抓手,已整合利用1200余个村的空宅基、闲散地、废坑塘等土地4.8万亩,村集体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贫困户年均增收800多元。
  教育扶贫“三帮一”。明确1名科级以上干部扶志、1名优秀教师扶智、1名爱心企业家扶资,帮扶1名贫困学生。目前,已募集扶贫助学基金5200余万元,帮扶贫困学生4000余人。
  创建“洁净庭院”。为彻底解决贫困户居住环境“脏、乱、差”问题,德州市以深化“三有三净”(有电视、有电扇、有遮风挡雨的门窗,院内干净、屋内干净、个人干净)为抓手,在全市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中建设“洁净庭院”,努力实现贫困户增收水平和生活质量双提升。目前,已建成“洁净庭院”7600余户。
  下一步,德州市将建立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建设贫困人口大数据库和已救助事项成果库,设置居民家庭贫困救助指数排序功能,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掌握不同困难群众贫困情况,实现系统内政策主动提醒、转办时人工推送,救助时按库取单。
  建立动力提升机制,通过系统内大数据分析,对零就业困难家庭设置主动提醒功能,对接人力、社会资源等平台推送相关信息,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用人用工岗位,提升内生动力,全面构建起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