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社区微业”,缓解困难群体就业
做法入选潍坊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在全省推广
2024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社区服务人员向居民宣传就业知识。
     创新探索
社区就业新机制

  2023年以来,针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潍坊市在全省率先创新推行“社区微业”就业服务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精准、高效、便捷的高质量就业服务,有效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就业需求。“社区微业”创新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
  创新探索“党组织+”就业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标牌标识、专兼职人员、服务功能、设施配备、活动场所、政策资料“六统一”的标准化就业服务站,实现就业服务端口前移、服务下沉。目前,已在全市13个县市区、195个街道社区开展试点,覆盖182万社区居民。
  目前,服务团队已超过2000人,基层就业服务队伍得到明显增强。联合辖区企业单位、商业楼宇、社会组织,盘活社区各类就业信息、岗位资源,积极为社区居民就业创业提供政策补贴、金融服务、创业指导、房屋租赁等多方面资源支撑。目前,已在全市13个县市区建立社区就业服务联盟,成员单位达到800余家。
积极构建
“家门口”就业新格局

  搭建“微就业”平台,实现帮扶“精准化”。依托社区,深入开展用工信息走访,精准了解群众就业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建立社区用工数据库,线上依托潍坊市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24小时不间断发布需求和岗位;线下依托社区小广场,定期组织辖区企业进社区开展“家门口”就业岗位集市,帮助社区居民尽快实现就近就业。目前,已开展社区“微招聘”276场次,帮助6587名社区居民实现就业。同时,精准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8600多个,兜底解决了大龄失业人员、低收入人员等城乡困难群体就业问题。
  搭建“微创业”平台,打通创业“快车道”目前,已开发“创业手工坊”“小修小补”等社区微创项目44项,扶持创业1000余人,人均月收入增加800-1000元。搭建“微培训”平台,跑出就业“加速度”。针对部分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技能有短板导致就业困难等情况,创新打造“零星学堂”“社区夜校”“周末课堂”等新型培训载体,推动技能需求和培训供给有效衔接。设立“能工巧匠工作室”,为社区居民传授维修、花样面点等实用技能,对于培训鉴定合格的,发放技能鉴定证书,推动社区居民向“社区工匠”转变。目前已组织技能培训273场次,帮助实现“家门口”就业2072人。
全力构建
就业服务保障新机制

  创新构建“一体化推进、多元化扶持、全方位保障”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就业服务保障水平。构建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全市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人社、财政、城管、市场监管等10余个部门分工合作,统筹为社区居民提供工商注册、用房保障、摆摊设点等各类服务,构建起党委政府统筹领导、部门横向协同、社会广泛参与的一体化推进机制。构建多元化示范带动机制。印发《潍坊市“社区微业”推进指导方案》,创新开展“一社区一品牌”创建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就业创业示范社区,以“点上开花”带动全面出彩。目前,奎文区“兴业金都”、潍城区“乐业西南关”、临朐县“非遗小院”等社区就业品牌已初具特色。
  构建全方位劳动权益保障机制。针对社区就业劳动权益保障难等问题,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实名电子档案,统一提供补贴领取、意外保险、法律援助等保障服务。同时联合保险公司开发“新市民新业态职业意外伤害”保障项目,保障费用由政府补贴、社会捐赠和用工方缴纳等方式筹措,个人可享受最高30万元的意外伤害、1万元的医疗费保额。目前,已将2400余名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让劳动者就业更省心更安心。

  记者 王佳潼

  1月8日,2023年度潍坊市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公布,潍坊市人社局改革案例——“潍坊市创新探索社区就业新机制”入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