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铁桥,记录古城世纪嬗变
2022年06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修建中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
     驻足济南泺口古渡,或站在鹊山之上,或登上华山之巅,都能远望到一座桥。它犹如一条铁龙,横卧黄河之上,这就是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它是津浦铁路的咽喉,其跨度之大,工程之精湛,在20世纪堪称世界经典。这座铁桥被《中国铁路桥梁史》收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是目前黄河上唯一一座承担铁路运输任务的百年铁桥。
  历史在续写,铁桥由交通之桥嬗变为文化之桥、精神之桥,承载着济南古城的沧桑之变,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
  □高杰
 
历史之桥——回眸百年历程
  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北连德州站,南接济南站,是津浦铁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津浦铁路的铺筑而诞生。
  津浦铁路的铺设分南北两段进行,南段于1911年10月建成通车,北段1911年11月建成。南北两段分别通车,各自运行,暂不能实现直线通车。因为那时,连接南北段的黄河铁桥正在建造中,尚未竣工。百年之前,在天堑黄河之上建造千米跨河铁桥甚为艰难,是津浦铁路修建中遇到困难最多、最大的工程。
  黄河铁桥由德国孟阿恩桥梁公司承建,总造价为1166万德国马克,折合当时库平银454万两。为选桥址,清政府曾历时3年勘察、比选,最终选定泺口。泺口北枕鹊山,南依大坝,黄河蜿蜒千里至此,平缓稳定,是建桥的理想位置。但洪水期水面宽约1300米,水深10.9米,对大桥用材及桥墩设计要求高。
  当时,中国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前来济南实地勘探,最终确定施修方案。
  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正式动工时间为1909年7月。河道北漫滩广阔,建有8孔跨度91.5米简支钢桁梁;河道南漫滩狭小,建有1孔跨度91.5米简支钢桁梁,用桩1270根。“杠杆法”对桩柱载重测试,每桩承载能力达150吨,为设计载重能力的2倍。第四个桥墩,上有气闸。第8、9、11号桥墩为气压沉箱加桩基础,第10号桥墩为气压沉箱基础,沉箱采用内挖法下沉。孔跨度为164.7米,是全国孔径最大的铁路桥梁,在当时世界桥梁中也是稀有。
  1912年11月16日,黄河铁桥竣工,津浦铁路全线贯通,一桥飞架两岸,天堑变通途,结束了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段通车的局面。千米大桥,横跨黄河,不啻一道雄姿壮观的风景线。
  后来,针对大桥隐患,政府曾多次整修加固。由于黄河水含沙量大,河床淤高快,桥下河床平均淤高2.3米。应防汛安全之需,1991年4月21日起,全桥封闭,所有客货列车,欲过黄河,改经位于齐河县的曹家圈大桥。饱经世事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也似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92年,国家决定修筑邯郸至济南的铁路时,有专家提议,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仍有使用价值。邯济铁路引入济南枢纽工程于1999年12月竣工,对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进行了抬高,替换了纵梁,铺设新桥梁。2000年5月31日,邯济铁路开通,泺口黄河铁路大桥重新启用。2006年,京沪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这座百年黄河铁桥老骥伏枥、精神矍铄,再次焕发勃勃生机,春运期间日通行列车达28对,是目前仍然承担铁路运输任务的唯一一座黄河铁桥。
磨难之桥——锤炼坚韧之志
  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是兵家必争之地,又命运多舛,多次遭到人为摧毁,但它历经数次战火仍然屹立不倒,让人心生崇敬。
  1928年北伐战争中,首次被炸。大桥8号墩台被安插火药,顶部炸掉约3.8米,第8孔梁及第9孔的端横梁坠落在桥墩上。中断运输8个月,花费2.01万元修葺,1929年9月通车。谁料,这只是一个开端,在此后的20余年里,铁桥屡遭战争破坏。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铁桥二次被炸。战场在陇海、津浦、胶济铁路沿线展开。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的联军隔河炮战,击伤大桥钢梁多处。6月5日,韩复榘炸毁铁桥。8月,蒋介石组织反攻,铁桥未免遭遇池鱼之殃。9月,山东战事结束,无辜的铁桥同周边百姓,脱离战火苦海。可这份寂静只维持了7年。
  1937年11月,日军南犯济南,韩复榘率部南逃前夕,命令将大桥炸毁。第9、10号桥墩水面以上全被炸飞。3孔悬臂梁断裂坠入河中,第3、4、5、6、7、8各孔钢梁均一端坠地,钢梁杆件被炸伤87处之多。钢梁七零八落,状若“w”,几近报废,这是大桥所经受的最严重的破坏。
  1949年2月,泺口黄河铁桥最后一次被毁,国民党军队派飞机轰炸,炸断了大桥的3孔钢梁部分焊件,炸伤悬臂梁,当时技术有限,只进行了电焊修补。
  修复后炸毁,炸毁后修复。这座百年黄河铁桥每一处受伤的旧痕,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这座铁桥的多舛命运。
文化之桥——内涵厚重深远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济南历史文化悠久深厚,华不注山与鹊山隔黄河相望,犹如两花并蒂,成“鹊华秋色”之绝世美景。赵孟頫用《鹊华秋色图》把鹊山、华山共于一景,成为千古绝唱;民国时期,张毓蕖用“清泺小铁路”把小清河和黄河连接,创造出济南近代运输业的辉煌时刻。
  “清泺小铁路”俗称窄轨铁路,轨距只有100厘米,由山东盐运使张毓蕖出资修筑。津浦铁路通车后,张毓蕖与津浦铁路局会商,拆除小铁路,改修为津浦铁路支线,据《续修历城县志·盐法》中描绘:“衔接正轨,沿路各县需盐,均可由黄台桥装车,直达本境,商民称便。”
  鹊华楼是济南黄河文化的新地标。泺口浮桥、鹊华秋色、黄河铁桥均为济南最靓丽的黄河文化名片。目前,济南已建成齐鲁大桥、凤凰大桥、黄河大桥复线桥、黄河第一隧道(济泺路隧道)等跨黄大桥。桥隧畅通,两岸通途,济南正从雅致的“大明湖时代”向恢弘的“黄河时代”迈进。
  “泉”和“水”是济南的灵魂与命脉。展望未来,日新月异的济南先行区,将把黄河变为城中河、幸福河。雄伟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或许退役成为黄河上的步行桥;“星空顶”的济泺路隧道,给古老黄河增添姿色。不远处雄浑的黄河、举目可见的蓝天绿树一同构成了大河之畔的蓬勃盛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滔滔黄河,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屈辱与奋起;百年大桥,记录着古城济南的历史,诉说着一座老城一个世纪的嬗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