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出彩聊城焕新一座城的美好与未来
2022年10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陶春燕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综合实力大幅跃进

  “作为山东省的西部门户城市,聊城这十年来也走过了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历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持续抓好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加快迈上高质量发展轨道,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9月26日,中共聊城市委“山东这十年·聊城”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表示。
  今日的聊城,奋力崛起、蝶变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
  这是聊城奋发图强、加速蝶变的十年。聊城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抓好经济建设,推进城市能级实现新突破。全市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510亿元,攀升至2021年的26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12年的2.2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2.7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8.7个百分点、达到48.3%,“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2.4%。一以贯之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加快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接近30%,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大幅增长。
  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位次持续前移,先后获得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新旧动能转换单项奖。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动力活力竞相迸发

  今日的聊城,改革作楫、开放为帆,必将推动发展航船行稳致远!
  这是聊城自我突破、蓄力求变的十年。聊城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实现“一链办理”四级通办,企业开办最快20分钟办结,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办证”,工程项目“拿地即开工”,市场主体总量十年增长3.5倍。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完成,鲁西集团、中通客车等重点国企实现战略重组,凤祥股份、嘉华股份成功上市,各类所有制经济保持旺盛活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产权得到有力保护。
  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构筑,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大幅增长,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发展短板加快补齐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今日的聊城,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这是聊城内外兼修、夯基固本的十年。聊城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省会经济圈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塑成。茌平撤县设区,高铁新区雏形已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累计提高近14个百分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济郑高铁建成在望、雄商高铁开工建设、聊城机场加快推进,聊城人梦寐以求的立体大交通正在由蓝图变成现实。城市功能品质全面升级,建成区面积扩大110平方公里,新增城市道路730公里、桥梁70座,建成海绵城市75平方公里,智慧化人性化管理深入人心,秀丽多姿、滨水宜居的公园城市初步建成,“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美誉度持续提升。
  乡村振兴步伐进一步加快,用全省5.4%的土地,生产出全省10.3%的粮食,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了聊城贡献;蔬菜产量稳定在1300万吨,绿色食品认证总量和增量连续8年居全省首位;耿店村“棚二代”创业实践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绿色发展底色更浓

  今日的聊城,天蓝水清、绿意盎然,正在全力书写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答卷!
  这是聊城铁腕治污、降碳转型的十年。聊城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累计改善57.3%,PM2.5浓度改善65.2%,PM10浓度改善63%,优良天数增加2.5倍、达到242天,省控以上断面历史性消除V类水体,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把“三高一低”项目拒之门外,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实施黄河沿岸生态修复工程,打造绿色生态廊道,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民生福祉有力增进
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今日的聊城,幸福温暖、安定有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这是聊城共建共享、为民惠民的十年。聊城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5.85万贫困人口、67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脱贫,位列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考核第一方阵。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民生支出累计约3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12年的1.9倍、2.3倍,收入倍差由2.19缩小至1.84。城乡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民生兜底保障更加有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高效精准处置多起突发疫情;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牢牢守住“一排底线”,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干部作风有效改进
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今日的聊城,政通人和、风清气正,为奋进新征程提供了坚实组织保证!
  这是聊城刀刃向内、去疴除弊的十年。聊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积极倡树“事争一流、唯旗是夺”鲜明导向,狠抓干部素质能力建设,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干事创业热情全面迸发。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分类分层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显著增强。大力发展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严的主基调不放松,一体推进“三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风留声,水留痕,历史进程中的点点滴滴都化作黄河里的浪花奔涌向前,推动着这座千年古城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李长萍表示,今年年初,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富强、创新、开放、美丽、幸福、奋进“六个新聊城”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聊城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努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聊城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在聊城交相辉映,滋润着这座千年古城,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如今的聊城,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老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聊城制造”点燃鲁西崛起新引擎,经济社会正加快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富强、创新、开放、美丽、幸福、奋进”的新聊城正加速形成。聊城,这座千年古城持续焕发着无限生机与活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