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尚书》,伏生是个绕不开的名字。他穷尽一切办法学书、护书、传书,传承典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尚书》一样,作为“国宝”代表的中医药在传承发展中也历经波折,但是如何在曲折中传承,如何在政策春风中创新发展,伏生故里——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子。
守护:伏生精神给中医药补上精气神
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
今天,邹平452名中医人在守护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道路上秉承伏生用生命守护《尚书》的伟大精神,学习传统文化,学中医,学经典。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朗朗读书声从邹平市中医院、长山中心卫生院、韩店镇卫生院传来……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经典,营造“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不断加强中医临床服务能力”和谐文化氛围,提高中医人员的中医理论素养,2021年开始,邹平市卫生健康局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中医馆推广中医经典进病房活动。各医疗机构每天早上利用早交班时间,组织科室医护人员一起学习中医经典名著,引领医务人员感悟大医臻化之境。
在邹平韩店镇伏生故里,伏生精神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医人的思维和服务。走进韩店镇卫生院中医馆,浓郁的中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古色古香的中医馆由中医、中药、康复理疗“三大区域”组成。以中医文化为内容的墙壁装饰画典雅灵秀,静谧的文化氛围驱散了患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在中医治疗区,中医师可以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药熏蒸、刮痧、穴位埋线、穴位敷贴等各种中医外治服务。自2016年成立中医综合服务区以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家门享受到了中医特色治疗的优势与便捷。
韩店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墙上用照片进行了装饰,其中一组学生研学的照片格外显眼。这是卫生院与邹平一中师生组建的中医药文化社团来院开展研学时的照片。2020年,韩店镇卫生院中医馆与伏生文化相结合,推出了“伏生故里学中医”的研学项目,建立了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趣味知识、针灸经络保健、传统保健体育四大学习主题为框架的研学内容。采取中医药与全课程跨学科的融合教育,诵吟与《汤头歌》相结合,让同学们走进中医馆、中药房、煎药室,通过观察、触摸和体验,感受传承国粹文化,根植济世情怀,弘扬中医药文化。
距离伏生出生地苏家村9公里的韩店镇实户村,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郎中”,他就是王沛华。王沛华从医50余年,在实户村干了一辈子乡村医生。生活中,王沛华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修养,尤其敬佩出生于韩店的伏生以及著有《九章算术注》的数学家刘徽,在其几十年的行医过程中,继承伏生守护、传承、弘扬《尚书》的精神,应用到中医药实践中,中药、推拿、按摩、敷贴等传统治疗信手拈来,村民治了病又不耽误干农活,将朴素的中医药文化的薪火相传和仁爱之心发挥的淋漓尽致。
传承:次第相传中医药前行注入新力量
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伏生不仅用生命守护《尚书》,更是在90岁高龄口传《尚书》。如果没有伏生,《尚书》早在2000多年前就会失传,而没有伏生的讲解,即使流传下来,今人也很难弄清楚它的真实含义。
“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中医药从几千年前远古时代发展到今天,更是一辈一辈中医人传承的结果。
7月20日,16名中医学子拜入“山东省基层名中医”孙振杰、杨玲门下,承继导师的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截至目前,邹平市有国家级基层名中医专家工作室2处;国家级中医护理骨干人才1名;山东省基层名中医12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1名;齐鲁医派中医学术传承人1人。覆盖老中青三代人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展现了中医药赓续前行的磅礴力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9年,随着码头镇卫生院国医堂落成投入使用,邹平市16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
为了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邹平市积极开展省市级优势专科和县域有带领性的专科建设,着力打造中医药专科集群,不断完善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和分工合作机制,加快中医医联体建设,逐步形成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秩序,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真的是立竿见影,我们同事都感受到了这个抖针的奇妙!”患者口中的“抖针”是九户镇卫生院推出的系列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其中之一。受到因长期低头、久坐、伏案办公而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青年人的青睐。
青阳镇卫生院推广的“内热针”,解决了艾柱燃烧的烟呛和使用易烫伤的问题,而且更科学、有效、安全。
焦桥中心卫生院的“黄帝内针”以独特的疗效收获了周边县区大批“粉丝”。
长山中心卫生院的小儿推拿科独树一帜,治疗小儿感冒、厌食、呕吐、腹泻、夜啼、多汗、遗尿等病症,获得患儿家长的好评和信任。
如今在邹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已经逐步形成了“院院有特色”的中医药服务新格局。
“邹平市已经连续开展三届民间传统验方搜集工作,迄今收集验方效方100余方。”邹平市卫生健康局中医药股股长李维洁介绍,接下来,将组织中医药专家集中评定筛选,并对入选提供人进行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经临床验证有良效的,将进行推广、继承。
相信,随着这些隐匿于乡野的传统验方接续重见天日,为中医传承开辟出另一条行径。
弘扬:创新融合为中医药发展扩宽路径
以史鉴今,才能知道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走稳脚下的每一步路。
正是因为有无数和伏生一般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人,中华文化才得以不绝如缕、弘歌不辍、薪火相传。如今置身于无数优秀文化中的新时代中医人,更应汲取其中智慧、面向未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如今,邹平市中医药事业正在奋楫逐浪,书写守正创新的宏图画卷。
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加快中医工作阵地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中医院新改扩建项目。邹平市中医院肿瘤科、脑病科、脾胃病科、心病科、皮肤科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重点专科,皮肤科、肛肠科、内分泌科、中药制剂科已成功申报为市级重点专科。邹平市三家综合医院全部设立中医科及二级科室。邹平市人民医院成立了疼痛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3个中医特色专科,开展了中医岐黄针疗法、火龙罐综合灸技术、靳三针、海德聚能炙等35种中医适宜技术。邹平市中心医院成立了中医科、中医儿科、儿童康复中医外治中心,推广温针灸、内热针、刺络、揿针等适宜技术。邹平市妇幼保健院整合中医特色资源,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妇孺国医堂”,开展艾灸、推拿、小儿药浴、耳穴埋籽、雷火灸等中医特色的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全方位治疗服务。
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加强中医药工作基础建设。全市所有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馆,设置中医科,均能提供10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和煎药服务。得益于市级医院中医专家团的传帮带,青阳、焦桥等12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外治科等中医专科。
以村卫生室为“网底”,夯实中医药基层载体建设。邹平市中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对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指导覆盖率达100%;16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驻274名“名誉村医”驻点卫生室,帮助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截至目前,邹平市75%以上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中医药服务量达30%以上。邹平老百姓享受中医药服务有了更多样的选择。
“这种中药的花很有特点,花瓣有金黄色和银白色两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为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邹平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中药种植园里,教师教学生识认中药植物。2020年起,邹平市开展中医药传统文化进校园“五个一”服务活动,由卫生健康部门与教育部门协作,帮助学校建立一个中药园圃,每周讲授一堂中医课,打造一处中医药文化宣传长廊,建设一个中药标本室,为学校培育一批中医药课教师。如今,已经有23所学校建设中药园圃,开设了中医药文化课堂。2021年底,邹平第二实验小学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单位。从小学传统,学爱中医的传统文化种子在孩子们内心植根发芽。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每一部经典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的一盏明灯。伏生一生读《书》护《书》传《书》,是每个中医人在学习、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之路上学习的榜样。可以说,不善于传承,创新就没有基础;不善于创新,传承就缺乏动力。只有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不同阶段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典籍”才能不再是过去,而是现在和将来。
耿春梅 夏益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