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区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
助农大集
社区开展移风易俗宣讲。
青山绿水相依、村容村貌整洁、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如今走进济南市长清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生动呈现。
今年以来,长清区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任务,聚焦以党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49个,高质量打造万德街道“齐鲁8号风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五峰山街道泉韵乡居“樱桃谷”市级示范区,双泉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在亮眼的成绩背后,长清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石晟绮 济南报道
“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产业带动乡村快速发展
走进济南市长清区南纸坊村,崭新的日光温室大棚、现代化冷库整齐排布。“我们村耕地面积1000亩、山场2600余亩,原先我们村没有特色的支柱产业,村民种地基本是‘靠天吃饭’,不少村民只能外出打工,大片的土地都处于撂荒的状态。”南纸坊村党支部书记卢圣永介绍道,2023年,为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南纸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产业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着手发展菌类种植。
通过创新的“合作社+产业发展”模式,南纸坊村成功发展了冬暖式食用菌大棚,并在种植黑皮鸡枞菌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这种模式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显著的增收,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有效提升了村集体的自我发展能力。
卢圣永说,如今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支持下,温室大棚、冷库的建设,大幅提升了鲜活食用菌产地冷藏保鲜能力,提高了鲜活食用菌附加值,更为今后南纸坊村发展乡村旅游观光采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建成后,预计带动15名闲置家庭妇女劳动力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元”。
从“小田地”到“大温棚”,从农户“单打独斗”到形成规模“抱团发展”,这不仅是南纸坊村的成功经验,更是整个长清乡村产业振兴的缩影。
产业兴才能百业兴,带动一方致富与发展。当下,山东正不断坚持集群化发展方向,打造一批特色支柱产业,让产业振兴成为齐鲁样板的鲜明底色。
长清区辖内农副产品品种丰富、质量优,张夏玉杏、万德长清茶、五峰山大樱桃……每一件“好品”的背后都是一个产业,如何从一批“小特产”变身“大产业”,成为破题的关键。
坐拥资源优势,今年以来,长清区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提供产业连片发展“政策包”,优先支持带动就业强的共富项目落地。同时,组建城乡共富服务队、电商直播助农团,定期开展“助农大集”“直播下乡”等活动,常态化推动90余种特色农产品进社区、进景区、进高校,形成主播人气提升、产品销路拓宽、消费者便捷采买的互利共赢良性循环。
此外,长清还积极推进片区联动,立足各街镇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以片区化理念为引领,打造“花开御道、山水灵岩”“山泉乡韵、桃鲤村居”“黄河廊道、古韵新居”三大示范片区,推动乡村振兴由“单打独斗”向“片区协同”升级。
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让区域奏响产业振兴“大合唱”。目前,长清组建联村党委88个,484个村实现资源整合、抱团发展。依托济南市“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组建10个“第一书记服务联盟”,推动第一书记组团开展片区帮扶,合力谋划实施311个村级产业发展和民生服务项目。
激活“人才引擎”
建强乡村振兴“青年军”
金秋时节,暂别闹市喧嚣,走进长清区张夏街道的“一方小院”内,品一杯清茶,享山间秋景成为不少市民游客追求“诗与远方”的新选择。
“目前小院占地3000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游客300人,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网红打卡等于一体,为有不同需求的市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小院主理人金杰介绍,接下来小院还预计打造配套的民宿,“如果‘试水’效果不错我们会将其铺开,把全村都带动起来”。
2021年初,在外创业多年的金杰下定决心返乡,与其他几位“80后”一起盘活闲置庭院,打造了“一方小院”,不仅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消费,更“留住”了人气,有效地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支撑。为蓄足乡村振兴“人才池”,长清全面摸排在外能人,逐村建立“人才招引库”,同时用好13所驻区高校资源,定期组织“高校学子长清行”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在乡村实践锻炼,多方渠道招引有实用技能、经营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乡土人才留在长清。
引得“凤凰来”更要留得“凤凰栖”。打造更好的干事创业软环境,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优势和长处,让人才充分展示才华,才能切实将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第一动力”。
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放大“贤才”思想活、有情怀、市场经验丰富的优势,用好“高校专家智库”“三专员两顾问”资源渠道,通过能人领办合作社联社、组团到村调研指导等方式,一村一策为村级发展开方子、找路子、搭梯子。同时,推行“村推、镇选、区备案”选育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新农人”“田博士”“土秀才”等,建立“农村优秀人才”跟踪培养机制,细分“两委”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培养方向,量身定制成长方案,让人才在长清能够有施展才华的“一方天地”。
如今在长清广袤的田野上,有许多像金杰一样的返乡人才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能量,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引领者。
厚植乡风文明
点亮和美乡村新生活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乡村文化的繁荣和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不容忽视。这其中,乡风文明是保障,移风易俗是关键。
近年来,长清区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把有效治理婚嫁彩礼过高、婚丧事宜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作为推动移风易俗、打造乡风文明的重中之重,通过抓宣传、定制度、树榜样,引导广大群众革除陈规陋俗,营造移风易俗、文明和谐的良好乡风。
“移风易俗的实质就是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包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依托长清区社工站,志愿者深入村居、学校进行公益宣传,以发放宣传海报、面对面宣传讲解等方式,引导群众自觉做到文明治丧、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实践者。
“最近几年,亲朋邻里家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情况很少了,大家越来越觉得所谓‘排场’没有意义。”长兴社区居民李女士感慨道,“移风易俗 文明乡风”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居民们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向“婚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方向转变。
乡风与每个家庭的生活息息相关,想要让文明新风真正沁入人心,方式方法也应“润物无声”。
长清区孝文化艺术宣讲团以移风易俗为重点,精心编排《移风易俗清风来三句半》《生日》等移风易俗主题文艺作品,深入农村和社区,参与移风易俗公益广告拍摄,为群众送去喜闻乐见的节目,全年演出60余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群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接受移风易俗的教育和熏陶。此外,“彩虹连心文明使者进万家”活动整合350名供电系统基层网格经理力量,作为文明使者深入千家万户,开展“六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从源头上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
依托全区各类媒体资源,长清区开设移风易俗专栏,滚动播放公益广告与宣传视频,并精心策划“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良好家风”系列专题片,全方位、多角度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放眼如今的长清,文明新风劲吹,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长清区正以坚定的步伐和务实的行动,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