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南村街道群众文化艺术节举行。
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城市文化的基石。
近年来,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优势作用,以“文化型特色社区”建设为抓手,锚定阵地、人才、活动三要素,用文化“软实力”赋能社区“大治理”,探索出了一条基层文化治理的新路径。
李梦瑶 通讯员 李蒙 济南报道
阵地活起来
建好群众向往的“磁力场”
9月20日,记者步入南村街道“和乐邻里”文化活动中心舞蹈房,十几位社区的叔叔阿姨正对着墙面镜排练舞蹈,舞蹈房内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这是社区老年大学正在开展民族舞蹈课。“老年大学让我们有了去处,和大家聚在一起学书法、画画,日子充实多了!”居民张阿姨说。
社区老年大学,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假期公益课堂”,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关爱中快乐成长;“青年说”“青年夜学课堂”等线上线下活动,解锁文化生活“新场景”……在南村街道,处处可以看到街道对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的深耕细作,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让群众“安居”“宜居”更“乐居”。
在文化景观打造方面,街道坚持塑形铸魂双管齐下,构建“2+4+N”文化景观体系,工业文化、家文化主题街区交相辉映,形成一步一景的文化浸润效应。
社区坚持以场所为媒介,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活动。连心家园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微客厅”“和乐邻里”文化活动中心、“泉城书房”济南市图书馆南村分馆等一系列文化场馆的落地,实现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匹配与“双向选择”。目前,街道共打造文化服务场所20余处,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的文化服务。
队伍强起来
做大社区服务的“朋友圈”
创意的编排、多彩的服装、热情的舞步……9月27日,南村街道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艺汇演暨西区联合党委第十一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举行。朝霞广场笑声汇聚、热闹非凡,精彩的文艺节目轮番登场,为广大居民献上了一台丰盛的文化盛宴。
街道各类活动平台的搭建为“文化人才”提供了展示的空间,群众文化艺术节正是其中一处。目前,艺术节上群众自导自演的作品,已有38件作品荣获区级以上奖项。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确实离不开一支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社区书记田象霞告诉记者,社区先后有560多位社区居民站上领奖台,成为社区的“名人”。
自2004年成立社区首家艺术团——朝霞艺术团后,又陆续创建群众性文艺队伍12支、特色文艺队伍10个、志愿服务队伍30多支。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奉献社区、提升自己中找到了“岗位”,也找到了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的阵地。
活动兴起来
在文化滋养中反哺社区
如今,这些文体团队均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街道充分发动优秀党组织书记、骨干党员、草根达人组建全市首家“社区百姓宣讲团”,先后自主创作42个文艺宣讲作品,用身边事、家常话的方式让理论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
由居民自发组织成立的多样化志愿服务队伍,在助残帮扶、维护维修、为老为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此外,通过文化活动共办,与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建立了深入联系,不断扩大了基层治理的“朋友圈”,成功牵手百余家“合伙人”,形成养老服务、“共建花园”、共享“蓝朋友”等共建项目30余个,办成了机构养老、城市更新范围内物业服务延伸、公益托管等一大批民生实事,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的加载,充分显示着街道和社区积极推动文化发展的不懈努力和丰硕成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