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取生活的情与趣
2024年06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悠长的回甘》 陈莹 著 齐鲁音像出版社
     □方远

  散文是一种形散而神聚的文体,同时又有“美文”之称,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陈莹的散文语言凝练而淳厚,既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又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既有对生活的探寻与思考,又有对生命的敬畏与领悟。散文集《悠长的回甘》收入了他近几年创作的近百篇佳作,共分五辑,即月亮奶奶、心生温暖、这山那山、百事如意、乐此不疲。他从平凡生活中掘取纯真的情与趣,在生活细节里提炼人生的无穷智慧。从爱情到亲情,再到友情,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陶冶的情节与细节都进入了他的写作范畴,真可谓怡情悦性,趣味盎然。
  在以“月亮奶奶”为总题的第一辑中,陈莹主要写儿时经历的逸闻趣事。从《走亲戚》到《送喜帖》,从《学戏》到《长在心里的树》……那些逝去的童年时光被他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串联起来,如同一幅幅电影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在不知不觉中,将读者带入了自己的难忘童年。《悠长的回甘》写的是几位老友围坐在一起,在微醺后突发奇想,开了个别开生面故事会,以“忆苦思甜”为主题,并与过年有关。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精彩,是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既有趣,又沉重。陈莹将其作为书名,当是对这篇散文喜爱有加。“如果说身在福中不知福是人类的弱点,那么人类更大的优点在于:只要心中有信念,眼前有希望,即使身在苦中,也会不觉得苦的。四季的风霜雪雨,生活的苦辣酸甜,各种况味随着岁月的积淀与发酵,终将衍化为悠长的回甘。”文章的最后,陈莹如此写道,可谓点睛之笔。在《秋天记趣》里,陈莹将儿时捉水牛,逮蜻蜓,烤花生、毛豆、玉米等辑录成优美篇章。童年意味着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无忧无虑。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陈莹将童趣描写得栩栩如生,他的目光却落在了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上。小处着手,大处着眼,陈莹的散文理念由此可见一斑。
  散文如果有“灵魂”的话,恰恰正在作者的心灵深处。在“心生温暖”里,陈莹真诚而自然地抒发着个人情感,为身边的凡人善举而歌。众所周知,散文要表达的情感必须是真实的,更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微光》写的是一对中年夫妻在夜晚的广场一侧摆地摊的事。人们对这样的场景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陈莹却身不由己地停下脚步,探个究竟。通过观察与了解,陈莹得知,丈夫病残,妻子无职业,摆摊是为了补贴家用。夫妻俩童叟无欺,待人和善,生活不易而心里却充满希望。描绘完这对夫妻,陈莹笔锋一转,写到了三轮货车驾驶座上的一对毛茸茸的小狗,生活情趣愈显浓郁。喜欢动物的大多有爱心,就像这对夫妻。“与他们坐在一起,即使是身处寒冬,却也如沐春风,就像这些摆在路灯下的茶具,泛着微光,传递着真情。”陈莹用准确而朴实的文字为这对夫妻画像,一颦一笑皆是情,一顾一盼皆有意。由此,微光变成强光,照亮了广场,更照亮了人心。无独有偶,《白萝卜》同样写的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在小区南门开了一家小超市,误卖了黑心白萝卜,陈莹讲述了退款换货的过程。每每路过小超市门口,他都会“想起白萝卜的故事,心里升腾起一丝暖意,一方面因为超市夫妻的诚信与厚道,另外则是因为妻子的善良与善解人意。”《草根的自尊》中的保洁阿姨、《野百合的春天》中的农民工、《错位》中的老街坊、《山乡高人》中的本家大爷……生活会有诸多不如意,人们却心存善良,世界因此而美好。
  生活琐事并不庸俗,平凡则是生活的常态。“这山那山”中的日常生活感悟,“百事如意”中形形色色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此不疲”中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见解和反思,无不传达着这样一种信息和理念:通过一滴水可以窥探海洋,小事物中往往蕴藏着大智慧。陈莹以善者之心,以返璞归真的文字,着意掘取生活的情与趣,为普通百姓代言,传递着人间真情。或许,这便是他写作的初心和意义之所在。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