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雪 通讯员 闫语林 济宁报道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如何统筹资源、整合力量,有效连接企业与农村、产业与农民,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兖州区坚持党建引领,立足现有资源,将共富工坊、共富公司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不断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聚力在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服务提升上出实招下功夫,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党建+产业”
为发展添动力
“我们这个光伏菇棚面积有500平方米,使用后可以实现‘一地两用’,棚上发‘绿色电’,棚下种‘品质菇’。现在主体和地基已经安装完毕,下一步光伏板将进场了……”6月19日,兖州区小孟镇海子管区书记刘长青正在12NW“菌光互补”示范棚前忙个不停。
刘长青口中的“品质菇”,实质是指小孟镇菌菇的特色产业。该产业在近几年迎来飞跃式的发展。从利用闲置宅基地建设食用菌大棚到4个食用菌种植基地集聚;从摸索培育种植到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平菇高效栽培示范基地落地;从兖州区首家农作物产业链党委到全区首个镇级共富公司……菌菇特色产业已成为小孟镇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张“金名片”,而这一切得益于“产业链党委+共富公司+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模式+农户”的模式。
小孟镇位于兖州区西北部,地处三县交界处,土壤肥沃,既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典型的农业镇。如何念好“土地经”、谋划“产业链”、搭好“发展台”成为了该镇撬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敲门砖。“我们当地土质以沙土地为主,非常适宜发展食用菌、生姜等特色产业种植,但如果按照过去农户‘单打独斗’的方式无法增加集体经济,只有抱团发展,才能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刘长青说。
因此,为以灵活、务实、有效的产业项目带动共富,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破题,兖州区小孟镇发挥党建工作优势,组织下辖的10个行政村共同出资1000万元成立兖州区首个镇级共富公司——筑孟城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卞传芹,是共富公司的受益者之一,因此她也从“种姜大户”变身为“姜管家”。“我们采取‘生姜产业链党委+基地+农户’的生姜种植模式,开展生姜托管服务400余亩,带动全镇及周边村庄形成了1000余亩的生姜种植基地。”卞传芹介绍,依托共富公司的管理,种姜农户不仅能得到“耕、种、防、收、销”五位一体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服务,同时像“姜田课堂”、技术指导等智力服务也为生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了提供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发展特色种植的服务外,我们还提供‘姜托管’模式、土地流转、电商直播等服务。仅在2023年,全镇种植菌包就达60余万个,生姜1000余亩,实现经营收入29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和村民致富增收840万元。”兖州区小孟镇党委书记高传龙解释说,现在土地托管、特色种植、循环农业、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现代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在田畴沃野上不断涌现,只有以党建联建为基础,带动共富、因地制宜,用“党建+产业”的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新动能。
“党建+项目”
为发展建引擎
如果说以党建联建为基础,撬动特色农产业的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那么新驿镇以“红色资金”联动社会资源,搭建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更是为百姓提供了致富平台。
“我家距工厂只有5分钟,在家门口工作一个月有近4000元的收入,既稳定,又能照顾孩子和老人,也不耽误干农活,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6月19日,在济宁汉江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兖州区新驿镇新驿村村民张云边和同事一起缝制毛绒公仔玩具,边感慨道。
让张云在家门口就业享受到的“幸福”,则得益于新驿镇驿路先锋共富工坊的落地。该项目是利用近20亩集中连片闲置宅基地所规划建设的,项目集聚省、市、区三级帮扶资金和支持,不仅实现了年产值4000万元,更是为35个帮扶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40余万元。“我们引进了毛绒玩具代加工业务,将工厂建在村庄,把车间设到家门口,把就业岗位带到群众身边,为农村群众就近务工、增收致富提供了便利条件。”新驿镇驿路先锋共富工坊负责人胡小刚介绍,共富工坊不仅有效解决了一些轻工业“无工可用”的痛点,更多的是让镇上的居民实现了“上楼生活下楼就业”“在家务工”的灵活就业方式,现如今已吸纳了周边村庄100多名劳动力就业。
类似于村里建起玩具厂这种模式,通过高效整合上级资金发展特色项目,搭建村民致富平台,促进百姓就近就业的模式已在新驿镇各个村庄“遍地开花”。
新驿镇阳光葡萄园项目位于新驿镇工业园区,总投资达580万元,其中使用市派第一书记帮扶资金450万元。项目建设5座葡萄种植温室大棚,含水肥一体化系统、风机等设备设施。
为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运营规范,项目委托葡萄种植经验丰富、管理规范的专业公司运营管理,可带动周边10个村庄获得3.146万元资产收益,切实让农户共享项目资产收益。“我们充分利用第一书记全覆盖优势,投资1500余万元,建设包括秦村食用菌、东三光伏、杨营正杨大棚、阳光玫瑰葡萄园等产业项目4个;镇党委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发展’的思路,走出了一条‘组织优、产业兴、集体强、群众富’的强村富民新路子。”新驿镇党委书记王磊说。
“党建+服务”
为发展注底气
共富工坊、共富公司的落地,既是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更是打开了服务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今年2月,兖州区花卉产业链联合党委成立,与此同时兴隆庄街道“花开兴隆 共富工坊”正式揭牌。自成立以来,共富工坊围绕强化组织建设、搭建议事平台、促进行业交流、带动村民致富四大定位,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仅在今年春节前夕,其片区内蝴蝶兰花卉产值就累计达到8000万元。
杨金亭是兴隆花卉市场专门销售绿植盆栽类商品的商户,随着电商的发展,杨金亭除了在花卉市场线下销售,还通过网络进行线上零售,但是由于线上销售的规模不大,单件物流价格较高,其线上销售的盈利并不可观。
如杨金亭一样的商户并不在少数,兴隆庄街道“花开兴隆 共富工坊”负责人吴文广得知这一情况后,向街道反映,并与街道成立调研小组开展走访调研。“市场内花卉商户大多都是各自为战,发货时间较为分散,单量较少,导致物流公司拉货成本大,发货价格高。”吴文广说,为此,共富工坊通过和多家物流公司沟通对比,最终确定与一家物流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该公司负责花卉市场40余家商户统一发货,花卉市场划出专门的发货区域,物流公司安排专人对接,定制花卉专用包装,专人负责打包发货,每天下午4点取走当天的快递。“这样不仅降低了物流价格,还保障了我们发货时间和货物安全。物流成本降低之后,我们这些商户每月合计降低物流成本2万余元,花卉销量也得到增长。”杨金亭笑道。
“除了帮助花农花商找准定位,解决困难,提供常态化服务外,兴隆庄街道按照党支部联建找订单、企业对照需求发订单、农户抱团做订单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花开兴隆 共富工坊’建设。”兴隆庄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王娟娟介绍,下一步街道还将打造来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电商直播式等多种类型的共富工坊,全面提高花卉市场的竞争力。
截至目前,兖州区已成立1家镇级共富公司,“筑孟姜来 共富工坊”“花开兴隆 共富工坊”等12家共富工坊,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1700余人。围绕共富工坊、共富公司建设,兖州区以党建联建为基础,全域打造以“党委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为架构的“共富矩阵”,推动以镇带村、以企带农,有效连接企业与农村、产业与农民,以党建引领赋能产业发展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十足“底气”。
兴隆花卉市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