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普查揭示泰山天外村历史之谜本报记者 杨璐
在泰安的市民,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天外村。这个地方和泰安的闹市只有一线之隔,但是进入其中就仿佛进入一个世外桃源。天外村有很多的碑刻,最为代表性之一的就是写着“天外村”的石刻。而直到去年,经过文物普查才发现,是先有了“天外村”的石刻才有了天外村这个名字。
游客市民都爱天外村
泰安天外村位于西溪谷口,大众桥西侧,为西路登山之始。这里既是山城结合部,也是环山路与西溪游览路的交汇点和游客集散地。
经了解,2000年泰安开始对天外村进行综合治理,首先建成“天圆地方”广场。“天圆地方”是天人合一之意,古帝王封禅大典即是在泰山极顶设圆坛以告天,然后在山下设方坛以祭地,以示“天圆地方”。现在这个广场附近已经一片郁郁葱葱,随着四季变换着不同的色彩,加上雨季时溪水潺潺,已经成为众多游客来泰安的必赏之地。
而对于泰安市民来说,这个闹市中的世外桃源更为亲切。夏日的夜晚,说书的,轮滑的,将天外村点缀得一片欢声笑语。而周末,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小溪,尽享清凉和亲水的乐趣。
石刻有悠久历史
除了美丽的风景,吸引各地游人还有天外村富有神话意境的名字和一块巨石上的“天外村”石刻。
此石刻位于山东省泰山疗养院门口,一块三角形的花园内,有一块巨石高2米,宽2.9米,上有摩崖题刻一方。“天外村”三字横刻,字径48厘米。右侧竖刻小字“天外村主人属题”,草书,字径10厘米。左侧竖刻草书“傲莱山民”,字径10厘米,为作者题名。
泰山区文物普查队队长,对此石刻进行了详细考证。结论是:这是清末名士、《清史稿》总纂赵尔巽之弟、赵尔萃的题刻。
据《重修泰安县志》记载:赵尔萃,字筱(小)鲁,号傲莱山民。汉军正蓝旗人,祖籍铁岭(今辽宁铁岭),光绪己丑(公元1889年)进士,曾任山东夏津县知县,颇有惠政。后以道员分直隶候补,弃官卜居泰安。家居泰安城南关,世称“赵家公馆”。
而石刻上请赵尔萃题字的“天外村主人”又是谁呢?经泰山区文物普查队考证,他名叫范一双,光绪年间曾任直隶知州,后退隐泰山。在泰山西溪的小王庄买地建房,称“天外墅”,(原址在泰山疗养院大门南则停车场)本人号称“天外村主人”。遂请傲莱山民赵尔萃为他题写了“天外村”并刻石。以后天外村之名逐渐叫开,而原名小王庄也渐渐不为人知了。
天外村石刻为泰山名胜之一,泰山天外村景区因此而得名。古代名人石刻,有较大文物价值。泰山区普查队已经将其列为不可移动文物。